第1问:如何调动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积极性?
目前,医共体总额预付制度下的结余留用机制被视为是密县乡合作,提高双方积极性的核心机制。在史家明看来,医保结余不是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积极性的唯一来源,良好的经营理念和高水平的管理才是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的主要因素,可以综合运用多种方式激励医务人员。
第2问:县医院牵头成立医共体是否会弱化中医院服务能力?
当前,县域医共体建设,各县组建模式不尽相同。有的是由县医院独立牵头成立一个医共体,有的是由县医院和中医院分别牵头成立医共体。业内有人士担心,由县医院独立牵头成立医共体后,是否会弱化中医院中医药服务能力?
在史家明看来,这样的担心可以理解,但从实践来看,鲜见出现这样的情况。“重要的是强调竞合机制,各自发展各自的优势专业,同时刻意回避对方的优势专业。竞合发展,互相得力,最终会实现1+1>2的结果。”史家明表示。
不过,未雨绸缪,预防这种情况的出现,最新发布的《医疗联合体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明确提出,县域医共体建设中,应当加强中医医院建设,落实其功能定位,保留其独立法人地位。
第3问:如何防止牵头医院虹吸基层人才和业务?
医共体成立的本意是带动乡村两级医疗机构的业务和管理能力的提升。如果医共体推行后,基层医疗机构发生了人才流失和业务萎缩现象,这显然是有违政策初衷的。“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最核心的,还是要集中精力加强基层医疗机构自身的发展和管理水平,凭实力将医生、患者留在基层,毕竟人才的流动是双向。”史家明指出。
他还表示,在医共体分院建设过程中,应注重各乡镇卫生院的个性化发展定位,明确其特色发展方向。这将有利于从管理机制上妥善解决这一问题。
第4问:如何弥补牵头医院对全县公卫预防管理能力的不足?
牵头医院的优势在医疗,而开展医共体,医防融合是发展必然趋势。如何管理好公卫预防工作,是摆在牵头医院面前的一道命题。史家明表示,目前工作开展得较好的紧密型医共体已经将治病为中心调整为以健康为中心,并将健康管理工作纳入绩效管理。随着以健康为中心工作的深入推进,医共体牵头医院医防并重,其对公卫预防的管理能力将迅速提高。
第5问,牵头医院帮扶指导措施不够,工作开展不平衡,难题怎么破?
帮扶是牵头医院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史家明看来,让下派的医务人员沉下心来帮扶基层,见到实效,需要将落实坐诊工作纳入绩效考核。医共体要更多地开展患者下转,并且,下转后牵头医院要跟踪问效。
这是一个特别罕见的病例,小女孩出生时...
双手皮肤干燥、老化,接触水后皮肤变白、脱皮,水干后...
来源:村医导刊 □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基层卫生处 王...
5月8日,发表在Cell子刊《Ce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