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将开!小村医致两会的一封公开信!

2020/5/7 13:15:20来源:红杏e生作者:青囊君

据悉: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5月22日召开。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于5月21日召开。


根据中国宪法规定:“两会”召开的意义在于将“两会”代表从人民中得来的信息和要求进行收集及整理,传达给党中央。“两会”代表是代表着广大选民的一种利益,代表着选民在召开两会期间,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选民们自己的意见和要求。


而一百四十万村医,每年都有马文芳等两会代表,为全国村医们递交基层的呼声与诉求,但是为了让两会看到更多村医的声音,笔者作为一名坚守农村近三十年的村医,收集到老中青各年龄段村医的不同心愿及诉求,公开致信两会代表,希望能够多多关注村医的养老、待遇、公卫经费、补助、发展空间等方面!


老村医的养老保障亟待落实


去年北京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召开第二次全体会议期间,张培彤委员代表农工党北京市委发言时提出,经过调研,全市3378名乡村医生中,60岁以上占68.4%,而40岁以下仅有2.6%!


可见全国村医队伍中超过60岁的占比之大,人数之多,而能享受正常养老待遇的屈指可数。据有关统计显示,全国只有新疆真正落实了退休村医的养老保障,每月可以领取与职工退休同等的待遇,过上老有所养的晚年生活!


而大部分地区的退出村医,只有每月到手100-500元之间,而有的地方甚至一分都没有!如此微薄的退养费,如何维持他们晚年的生活?为数不多的补助,如何回馈他们昔日风雨兼程的付出?如此轻易地“打发”他们退出,如何对得起他们医者仁心的大半辈子奉献?


岁月无情,苍山易老。在风烛残年的等待与煎熬中,有很多老村医等不到一份体面保障。故基层迫切需要落实老村医们的退休,是退休而不是退养。这是对老村医们从事基层医疗工作几十年的肯定,也是对他们老有所养的尊重,更是体现了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中年村医的待遇价值亟须提升


村医按照年龄段划分,60周岁以上的理所当然是老村医,在乡村医疗一体化中基本上被强制退养;而40岁到59岁年龄段的中年村医,基本在岗执业。但是由于年龄关系,中年村医上有父母高堂需要赡养,下有子女求学或面临成家,是家中不折不扣的顶梁柱,担负着整个家庭的生计,故身上压力大,担子重!


在基层医改十一年来,村医们由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及卖药赚钱的固有生存模式,转变成了完成“政府购买服务”的工作任务而享受若干公卫经费补助的模式。不过由于各地财政参差不齐,公卫经费与“考核”挂钩,致使村医陷入到手的公卫补助很少的窘境。


中年村医年富力强,基本上还持有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质证,对于基层医疗与公卫项目工作娴熟,是村医队伍中的主要生力军。但是由于待遇差强人意,难以体现回报与价值,故每年有相当多的中年村医迫于生活压力与体制弊端而改行或出走另谋他就。


故迫切需要真正落实村医的待遇,从制度上着力保障公卫经费的公正分配及补助的落实到位,使村医在付出的同时,得到等值的回报,这才是留住村医的唯一途径。


年青村医的执业空间亟须通畅


40岁以下村医的学历,基本上为正规院校毕业并且大专以上,有一些甚至是主治医师,虽然占比人数少,但是学历与资质确实百万村医中的翘楚,是维系村医队伍发展的领军人物。


可是由于有些地方采取“一刀切”的薪酬待遇,就是持有主治医师也是和乡村医生证同等职业回报,体现不出学历与资质优势。另外,目前的卫生室,缺失向上发展空间,难以享受政策呵护基层的倾斜红利,故青年村医的流失有其必然的外部原因,没有发展的空间怎能让他们安心守护农村?


故迫切希望在乡村医疗一体化的推过中,拉开学历与资质待遇,营造尊重知识的氛围,以薪资体现价值,打通能上能下的职业通道,为青年村医创造条件及理顺向上发展的空间,才是保障基层医疗队伍良好发展的基础。


农村不能没有村医


虽然目前村医的学历与资质低,但是守护农村的角色不容忽视,农村不能没有村医!村医不单单在分级诊疗中起到基层首诊的重任,而且更是国家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服务的重要履行者,并且在防控疫情的表现,足以让山河逊色,草木生悲!


从去冬今春的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中可以看出,百万村医无条件服从政府命令, “不计报酬、无关生死”地冲锋在村头路口,用孱弱的肩膀担负起一座座村庄“外防输入、内控扩散”的重要任务,为打嬴这场防疫战贡献了激情与热血!


故百万村医虽然渺茫与微小,但是散落在全国各地的卫生室和村医如一个个硝站与硝兵,为了亿万村民的健康与平安,发挥着三级医疗与预防网网底的重任,是农村健康的守护人!


故维系村医队伍的发展与壮大,离不开老中青村医的努力与奋斗。让老村医老有所依,中年村医体现价值,青年村医具有良好的发展空间,才能留住村医,这才是筑牢基层医疗卫生的基础,才是保障农村健康的先决条件!



此致

村医敬呈

202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