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事业编制”在基层医疗圈引发不少争议,先是有新疆地区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启动招聘事业编制村医工作,计划2020年组织开展面向南疆四地州招聘事业编制村医专项工作,在各地乡镇卫生院空编内拿出一定计划,专项招聘一批具有一定医学学历的人员填平补齐“合格村医空白点”,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后有海南儋州市发布《儋州市2020年考核招聘“镇属村用” 乡村医生实施方案》,决定面向社会考核招聘33名“镇属村用”乡村医生。
具体相关细则,不少基层医疗媒体都有报道,这里就不重复,核心就是“新招聘村医有事业编制”。这两个地方的做法,无疑给基层医疗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叫好声一片。但是冷静下来思考,笔者觉得这不过是一种权宜之计,用编制解决不了乡村医生当前的困境。为什么这样说?
用编制招聘村医是有条件的,符合入编的村医少之又少
用事业编制招聘村医,那自然是有条件的,就拿年龄、执业资格和学历来说,以海南儋州为例,《儋州市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市属镇用”“镇属村用”实施方案》提到:
◎初级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年龄可放宽至40周岁以下,招聘中、高级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年龄可放宽至50 周岁以下(年龄计算截止2020年12月31日);◎要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或取得乡村医生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资格;◎急需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取得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或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合格证书。从这些条件来看,现在的乡村医生有多少符合报名条件?这一点可以从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19)上“2018年村卫生室人员性别、年龄、学历及职称构成”来分析。

在年龄上,55周岁以上的32%显然是不符合要求的,再看占比30.2%的35-44岁和30.9%的45-54岁的人又有多少符合?这又可以继续从学历和职称上来看。在学历上,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只有0.7%、大专为8.8%,其他都为中专及以下学历。此外,在职称上,副高及以上为0,中级也只有0.6%。所以说,综合这些条件的在岗村医能够符合招聘条件的是非常少的,用“编制招村医”只能是可望而不可及。
去编制化是改革大方向,且严格来说村卫生室不属于国家事业编制范畴
说到事业编制问题,就再来了解一下什么是事业编制。事业编制,是指为国家创造或改善生产条件、增进社会福利,满足人民文化、教育、卫生等需要,其经费一般由国家事业费开支的单位所使用的人员编制,其中我们熟知的科研、教育、文化、卫生就属于这一类型,也就是“事业单位”。其工作人员的工资和活动经费的开支主要有国家事业费开支,其中又有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和差额拨款单位。
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化,医疗事业单位去编制化是改革的大方向。2016年,国家人社部就明确表示,研究制定高校、公立医院不纳入编制管理后的人事管理衔接办法,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部分城市三级甲等公立医院开展编制管理改革等工作。2017年,国务院下发的《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提到:“在地方现有编制总量内,确定公立医院编制总量,逐步实行备案制,在部分大中城市三级甲等公立医院开展编制管理改革、实行人员总量管理试点。”此后,北京、广东、山东等地的一些公立医院实行去编制改革试点。此外,在医疗卫生机构中,一般的公立医疗机构属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享受事业单位编制,而村卫生室没有财政拨款,主自经营,自负盈亏,不属于公立医疗机构,不在国家事业编制范畴之内。所以,从改革方向来看,村医入编不符合未来的发展趋势。
用编制招聘村医只是少数地方行为,是短期的权宜之计
刚刚已经说了,村卫生室不属于国家公立医疗机构,不享受国家事业编制,所以有编制的村医只能属于少数人,不可能在全国铺开。
今年是中央提出的脱贫攻坚战决战决胜的最后一年,要求每一个行政村必须有一个标准化村卫生室,标准化村卫生室必须至少有一名合格的村医。但据国家卫健委2019年7月发布消息称,截至2018年底,全国仍有1022个行政村没有卫生室,6903个卫生室没有合格的村医,53%集中在“三区三州”,1495个乡镇卫生院、24210个村卫生室没有完成标准化建设。那么还有这么多地方没有卫生室,没有乡村医生怎么办,那只有想办法招人,而对招聘乡村医生来说,最快捷有效的方法就是编制,因为事业编制是乡村医生最期盼的。所以,笔者个人以为,用编制招聘村医只是个别地方脱贫攻坚的一个权宜之计。目的在于补齐乡村医疗的空白点,是为了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少数地方行为。
考,还是不考?更要看个人的职业定位
说了那么多,对村医来说,面对事业编,到底是考还是不考?这就要从待遇和职业发展来考虑。编制的吸引力前面已经说过了,对村医来说,主要就在于待遇,这里就不需要重复。下面就来说一下村医的职业发展问题:一是村医的执业范围局限在村级医疗卫生机构,职业上升的空间有限。从这点来看,对于年龄偏大的医生来说,这个不是问题;但是对是年纪比较小,比较向往城市或者职业发展空间更大的医生来说,这是需要认真对待的,是值得认真思考的。二是从村医的工作职责看,除了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诊疗服务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另外一大主要工作,而且从当前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来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比重或许会越来越大。同时,而公卫服务要和各种各样的表格打交道,不管是纸质的还是电子的,做这些工作都会相对枯燥,考核也多。这也是决定要不要考时应衡量的一点。所以综合来看,如果当地有给出事业编招聘村医的政策,“考不考”分情况而定:情况一:符合报考条件,并且想比较稳定地留在基层服务群众的也可接受村医工作内容的,可以去考,毕竟有了事业编,相比较没有还是会更有保障一点。情况二:符合报考条件,自身条件比较好,不想被约束想干一番事业的,不建议考,建议往个体诊所方向发展。情况三:不符合报考条件的,往其他路子发展发展。如果是年龄允许的,还是要继续提升自我,现在条件不符,不代表未来不行,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如果是年龄比较大的已经接近退休年龄的,那就踏实把眼前的工作做好再说。
留村医,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就要从根本上解决乡村医生待遇和养老问题
编制,对于乡村医生来说是很有吸引力,关键就在于编制有稳定收入,能解决老无所依、老无所养的问题。但毕竟编制只能属于少数人,多数村医入编只能是梦想,而编制也不是解决乡村医生队伍不稳、不强的唯一办法。笔者以为:首先,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就要提升乡村医生医疗技能,要拓展乡村医生的职业发展空间,要打通乡村医生上升的职业通道。乡村医生的执业范围只能局限在村级医疗卫生机构,职业的发展空间非常有限,这一点对年轻医生特别不利。就拿乡镇卫生院来说,乡镇卫生院是属于事业编制单位,但是也招不来留不住年轻人,这就和职业发展空间有很大的关系。其次,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就要提升他们的待遇问题。村医没有固定工资,公卫补助、基药补助、诊疗补助以及家庭医生签约费是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在这些补助方面,国家都是有明确规定的,而且国家公卫补助也是在逐年提升,但是在落实方面,克扣拖欠甚至挪用问题是时有发生,这让靠补助吃饭的村医是一肚子苦水。所以才有去年村医集体辞职事件的发生。要提升村医待遇就要保证他们的收入,要有长效机制来保障,并且能能不断提高。再次,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就要解决他们的养老问题。编制为何对村医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关键点就是事业编制有退休工资,可以解决养老问题。在当前,在编制不能全面铺开的情况下要解决村医养老问题,可以让村医参加职工养老保险,政府补贴一部分,个人自出一部分,这样可以解决很大一部分村医的养老问题,而且这也是现在很多地方在试点的村医养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