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基层医生:我现在还有继续学习的必要吗?

2020/4/21 8:49:36来源:红杏e生作者:半夏
身在基层继续学习/教育有必要吗?许多同仁看到这个题第一感觉肯定是,你逗我呢?这还要问吗?活到老学到老,是必须的,但实际真的是这样吗?


大前提:身在基层
我有太多无法学习的理由
 
首先,在继续学习/继续教育前,有一个身在基层作为大前提,先来聊聊在基层。在基层会有一个怎样的状态?要么很忙要么很闲,两个极端。
 
很忙的基层,以笔者接触多的基层医生来举例,个别地区基层医生相对缺少,于是很多的工作就压在基层医生的身上,从早上开门到晚上关门,一日难得有闲,一年到头也难得出门一次,当然,这属于极端的,忙碌是他们生活唯一的特色,属于少部分人,大多数人是达不到这样的极端状态,但也不会好到哪去,没到忙得脚不沾地的程度,但空闲时间也大都零碎。让这群基层人员抽出时间去学习是比较难的,时间太缺乏,剩下的时间要用来学习的话需要极强的自制力。
 
很闲的呢?拿着固定的收入,不高不低但事少,不需要操心太多。一天下来,到点吃饭,其余时间做完规定的工作就可以开始刷视频了,觉得生活也挺满足的…这类人时间很多,但他们愿意继续学吗?
 
事实是,目前的基层人员,愿意继续学习/教育的并不多。追问原因可能有很多,每个人都可以给出不同的理由,没时间、不知道学什么、学了没用等等…真是如此吗?在思考这个问题前,笔者先行反思了自己,在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有做到继续学习吗?然后反思自己没有做到是因为什么,以下是本人的症结所在,不知能不能套用在大部分人的身上。

1. 事情多、时间碎,不能好好利用。工作日有工作,空闲时间零碎,所以这种时间一般是在刷手机或者电纸书,做一些不费脑力的事情;休息日不想动,想要好好休息补充睡眠,偶尔有人际往来,完整的时间被打散。
 
2.没有好奇心了。上了年纪,对一些东西都看开了,不爱学习的人,老了也不爱学习,对一些知识也没有好奇心,不会有想要弄懂的心,没有学习动力。
 
3.没有相应的“奖励”或“回报”,难坚持。学习过程是较为枯燥的,不像玩游戏或者娱乐,坚持一会就能有相应的奖励,坚持一个小时就能得到结果,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积累过程,且没有终点,但这个过程往往很枯燥。
 
4.没有学习氛围。很少有像在校期间那样的学习氛围了,全靠个人自觉,周围的人也少有学习的,没有意识到要继续学习这件事。家庭成员多,成家等原因,没有优良的学习环境。
 
5.现在的诱惑太多。手机电视游戏等使用方便内容精彩,外面也有精彩的世界,难以免疫这些东西的诱惑。
 
6.太累了。生活的压力就好像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多,年纪越大,要考虑事情越多,烦恼越多。除了会被生活的琐碎浪费时间,还会被这些压力变得怯懦,懒惰。
 
以上,是目前基层难以继续学习的前提,下面进入正题,身在基层有没有继续学习/教育的必要?
 
核心:继续学习/
教育是真的有必要
 
继续学习/教育是真的很有必要!为什么这样说?首先,我们有太多的理由让自己去学习。
 
1.在如今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学习应该是一种必需技能。我们在短短的80年,各行各业都在飞速的发展,比如医疗行业,在这些年,有多少的新药被发明,又有多少的老药被撤市被限制使用,作为医药人员,这些知识是必须掌握的,而掌握这些知识,就需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与新知识接触。
 
2.用学习来填满我们的空闲时间总比用娱乐来填满的好。很多人都认为如今的社会太过浮躁,社会中的戾气太多,试想,把散播/吸收这些负面信息的时间都用来学习,是不是利人利己呢?并且,吸收的知识越多,思考的维度就越高,不容易让自己成为乌合之众。
 
3.为了不让自己失去学习的能力,要继续学习。笔者发现,那些专业冗长的文章看的人往往很少,而吸引眼球,事迹性的娱乐新闻确成了爆款,不知道屏幕前的你会不会有这种感觉,长期不动脑不学不思考,会发现自己吸收的速度慢下来了,好像老化般,思维愚钝。
 
4.不要认为学习没用,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句话常常被学生用来形容考试的时候,可孰不知,人生中许多场景就如同考试,是一场又一场的大考所组成,每当考完,才知道自己所缺,既然如此,为什么不提前做好准备?
 
5.不学,拿那什么来对抗情绪的弱点。笔者前几天就经历了一场与情绪的对抗,说实话,每个人总有那么几天思绪会钻进死胡同,想不开,人们对抗这些坏情绪要么妥协要么反抗,遗憾的是,笔者没有反抗的能力,选择了妥协,与自己的情绪和解,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天,这些被拖延的情绪会再次被点燃…
 
6.学习,让自己保持前进的状态。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人生亦是如此,没有前进的态势,就会后退,当时代抛弃你的时候,连再见也不会说一声,变化细微时,人们往往难以察觉,只有大距离出现的时候才恍然大悟,但是,当你不断学习,不断触电其他事物的时候,就如同有了参照物,可以察觉此时的状态,因此,提倡不断学习。
 
人需要不断的学习,需要终身学习,在基层就更需要通过继续学习/教育来改变/打破现有的局面。
 
很多朋友谈到基层,大都形容苦、累,这是不争的事实,基层应该处于金字塔的地基部分,我们大都数人都起始于基层,从基层一步一步走出来的也有不少。能够从基层走出来,因素可能有很多,但通过学习通过继续教育走出想必也是原因之一,比如基层干部、基层医生、基层教师。
 
拿基层医生举例,早年在我国特有的基层医生形象——赤脚医生,笔者在查看许多名家的履历时就发现,有些院内医生大拿就有一些是赤脚医生出身,年轻时候支援农村建设,在插队的地方学医并担任当地的赤脚医生,后来通过继续学习,继续深造而有了不低的成就,比如有名的赤脚医生王桂香,她通过继续学习,考试进入当地医院(现已退休)。根据当时的报道,中国有102万乡村医生,其中近70%的人员为初、高中毕业,近10%的人员为小学毕业。他们的起点不算高,但成就却不低,我们现如今许多的年轻的乡村医生,是不是也可以通过这个方法打破现如今的桎梏呢?
 
这里提一下继续教育,医学考试临床或中医类别是不能用自考或函授的证书报名的,其他医学相关专业如药学是可以的。
 
继续学习/教育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好。为什么这样说?有持续不断学习能力的人,必然有克服生活中各种困难的勇气,能够思维敏捷,解决自身遇到的各种问题,在困难面前找到新的出路。
 
如果你相信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里,那么,学习就是一把重要的钥匙。学习的真正意义是在于培养自己的能力,将各种资源有效转化,产生最大的效能。这不仅是单纯的技能性学习,还包括各种创造性的学习,学习帮助你透彻了解自己,将发现自己有无限的成长空间。
 
基层医生网《基层医声》栏目就曾报道过一位叫李宏村医,他分享了自己的故事,李医生表示自己就经常走出去学习,接触新的医学知识,大大提高了自己的技术与声望。
 
他说,作为基层医生,刚开始也不愿意走出去学习,一是工作忙,生怕病人离不开自己,再者心里面也有点小算盘,担心会不会有经济损失。但是,从第一次出去到山东学习中医中药后,他深深体会到了什么叫“学有所得”。那次学习后,将所学运用于临床,疗效提高了,自己的病人病情改善了。这种实际的“见效”,逐渐改变了他原来的想法,外出学习也变得越来越频繁。长期在基层的话,遇到一些事情以后,观念总是会变的。
 
重点:
怎么做到继续学习/教育?
 
说实话,因为每个人都不一样的情况,这里给不了标准答案,但是有几个要点可以提一下,是笔者的个人经验。

1.万事开头难,开了头就要坚持(坚持很难,但坚持一段时间后会发现真的很爽),学习是最不能着急,短期内可能看不到结果的事情,划重点:现在开始做,要坚持,不能急。

2.如果不知道要学什么,就看看自己现在需要什么。比如现在公卫都用电脑上传资料,那你打字熟练吗?办公软件熟悉吗?以这些开头,并且这类小项目可以短期就看到结果哦。如果没有想要的就学一些陶冶情操的兴趣爱好吧,修身养性。

3.多读书,拓宽视野,不是走马观花的读,而是理解式读书,每个人的读后感都不一样,或许书里可以找到你想要的答案。这是值得一辈子坚持的事情。

4.其实医学专业的人一直就在学习的路上,不用沮丧,你其实一直在学习,只是学的还不够。

5.可以给自己设置学习奖励,比如一直舍不得买的东西,舍不得去的地方…达到成就后就奖励自己,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

6.孩子是一面镜子,你是怎样的,孩子就表现怎样,你爱学习,家里慢慢就有了氛围,学习带来的这个好处,对个人对家庭意义深远。

 
以上,身在基层,很有学习的必要呀!

 


作者:半夏

来源:红杏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