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基层推广难,有这3个阻碍!

2019/11/8 13:10:06来源:红杏e生作者:杏林春暖
据悉,国家卫健委日前发文,每家村卫生室,需要掌握并开展五六项中医药适宜技术,为广大病患者服务。对于广大基层村医来说,这是一个重大利好消息。可以说,在目前国家和政府发布的限输令、限抗令的大背景下,村医们好像看到了黎明的曙光。

 
笔者同样作为一名村医,感同身受,对于目前我国基层诊疗现行的政策有所了解,发现普遍存在着这样一些现象,自相矛盾不说,还严重困扰和阻碍着中医药事业的大力发展。
 
第一,村医并不完全具备开展中医诊疗业务资格。
 
有人问了:“村医注册的都是全科医疗科,都能开展中医诊疗吗?”愿望是好的,前景也是乐观的。但是,笔者发现,就目前来说,大部分村医,拥有的都是乡村医生执业证书,近两年来,才陆续有人报考乡村全科助理执业医师,并通过拿证,但即便这样,也并不是说,就具备了拥有开展中医诊疗的资格。即便是通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的村医,也是没有资格开展中医诊疗的,至于那些通过了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并拿到全科医生证的村医,笔者专门做过这方面的咨询,结果众说不一,有的说可以开展中医诊疗,有的说不可以,比如针灸,就不允许开展,否则就是违规,就是超范围行医。
 
第二,什么样的人才可以开展中医诊疗呢?
 
笔者调查后发现,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只有取得中医、或者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资格、中医确有专长医师资格并注册的人,才有资格开展相关的中医诊疗项目。关于这一点,是有严格规定的。
 
所以说,这也是近些年来,上级职能部门查处违规作业的一个标准和依据。同时,这也是多家村卫生室村医被处罚的根本原因。
 
第三,村卫生室村医开展中医诊疗举步维艰,任重而道远。
 
即便国家和政府大力发扬中医药事业,准备在未来的几年里,要求大部分村卫生室村医都具备开展多项中医药适宜技术的能力,但是,首先却忽略了,他们有没有资格,这就关系到村医的考证问题。
 
说起考证,对于大多数村医来说,任重而道远,因为就目前的形式来说,有证和没有证,有乡村医生证,和有执业(助理)医师证,没有太大的区别,都是做一样的活,拿一样的钱,丝毫凸现不出来执业(助理)医师的优越性,所以,这就严重打击了村医考证的积极性。
 
很多村医会这样说,反正乡村医生证能干到退休,没必要劳心费神再去考什么乡村全科助理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年龄又都这么大了,记忆力减退,考又考不过,倒不如多挣点钱,贴补家用。想想也是,结合实际情况,他们的话也不无道理。
 
针对目前基层诊疗这种现象,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
 
第一,加大村医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培训力度。
 
在新医改的进程中,很有必要定期安排村医参加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班,让他们逐渐熟练掌握膏药贴敷、中药汤剂、颗粒剂、针灸、艾灸、手法按摩、拔罐刮痧等多项中医药适宜技术,逐渐改变之前固化的思维模式,接受最新的治疗理念,以未病先防,防大于治,注重养生的全新理念,服务于广大病患者。
 
第二,逐步减轻村医做公卫、扶贫的工作压力,让他们重新回到诊疗工作中去。
 
可以说,新医改进行到今天,其带来的好处和变化是有目共睹的,但无形中,也荒废了村医们的积极进取、充电学习的时间和信心。所以,笔者提议,在以后的日子里,很有必要逐步完善,将村医工作的重心,重新回归到日常诊疗中去,大力发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取代之前的打针输液泛滥成灾的严重局面。安排少部分人,专门去做公卫和扶贫工作,就可以了,就合情合理、顺理成章了。没必要非得大张旗鼓,兴师动众,全民皆兵,从而失去了很多宝贵的时间和精力,让村医有苦难言,举步维艰。
 
第三,因地制宜,掌握中医药适宜技术宜精不宜多。
 
什么事都需要有个度,因为毕竟村医队伍人才参次不齐,接受能力大小不一,所以对于中医人才的培养,也决不可以一视同仁,应该有机选择,因地制宜地进行培训,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做到取长补短,心中有数,更好地服务于广大病患者。
 
第四,目前社会上各种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班层出不穷,鱼龙混杂,难辨真伪。
 
笔者在和全国各地的村医聊天中发现,存在着这样一种怪现象,很多村医不明就里,上当受骗,花了几千甚至上万元钱,结果却学不到真东西真技术,在网上一搜都有,结果才发现上当受骗了,却为时已晚。
 
就目前来说,很多人都知道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是大势所趋,是一块肥肉,有很大的利润空间,有钱可赚,所以便纷纷办班,希求谋取更大的利益。所以在此奉劝广大村医朋友们,一定要擦亮眼睛,明辨是非,以免上当受骗,后悔莫及。
 
建议大家,最好还是通过官方渠道进行培训比较好,这也就要求,国家卫健委尽快出台这方面的相关政策,加大村医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培训力度。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就目前来说,村医开展中医诊疗举步维艰,困难重重,任重而道远,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这就需要国家和政府,尽快完善制度,出台一些利好政策,加大村医中医方面的培训力度,争取早日让他们都掌握更多的中医药适宜技术,以便更好地为广大病患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