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拘一格创新村卫生室发展模式

2019/11/7 16:54:05来源:村医之家作者:苏研

农村基本医疗工作开展得好与否,离不开村卫生室这个网底单位的影响。据调查了解,目前各地村卫生室建设与运行管理还不平衡,有的村卫生室只有1名村医;有的无一名合格村医,基本诊疗无法应付;有的村卫生室村医有多名,诊疗能力不均,管理混乱。有的村卫生室功能用房欠缺;有的基本诊疗及检查器械不全;有的药品配备不足。这些情况都制约着村卫生室的良性运转,不同程度地影响村民的诊疗服务需求。


近几年来,各地相继加大了村卫生室建设与投入力度,功能用房、基本诊疗设施不断完善,但村医短缺、合格村医少、诊疗能力低下仍是当今乃至今后一段时间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经济水平发展不均,各地在农村医疗卫生上的投入与建设也差距较大,因此笔者认为,在建设村卫生室上不必拘泥于统一模式,各地都应创新举措,丰富村卫生室办医模式,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立足现实,想方设法搞活村卫生室。


特别是对于贫困地区的村卫生室,应当在精准诊疗扶贫方面下功夫,找准村卫生室诊疗能力不足的贫困“病根”,给每一所村卫生室建档立卡,不能搞“一刀切”,硬性规定何种村卫生室何种办医模式。

笔者整理了当前一些比较特色的村卫生室模式,都是各地在促进村卫生室发展方面积极探索出的创新形式,可以讨论、交流。


一、联村示范卫生室


对辖区内村卫生室的诊疗能力、诊疗水平进行针对性的个性评估,在此基础上,分类推进村卫生室建设,不妨按区域位置、诊疗能力等综合考虑分析,合理设置标准化卫生室、联村示范卫生室。联村卫生室不能过于集中,不能名不副实,要根据新形势、新要求制定出台不同类的别村卫生室设置标准,包括人员、医疗设备要求,医疗保健技术力量要求。


联村示范卫生室必须配备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血糖、心电图等实用医疗设备;配备基本急救用品;配备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设备,从而更好地降低村卫生室医患风险,增加村医诊疗“底气”。 


同时,要强化不同类别村卫生室诊疗能力宣传,放大诊疗效应。广泛通过镇村广播自办节目、宣传单、宣传栏等形式告之广大村民,辖区联村示范卫生室能收治哪些小病、能开展哪些检查,给他们更多的“知情权”,以避免乱折腾,一味地舍近求远去医院诊治。


二、县乡退休医生领办村卫生室


想方设法让更多的县乡退休医生领办村卫生室。不妨做到:一是控制返聘。县乡医院尽量少返聘本院退休的医学专家,尽量动员退休医学专家继续到村卫生室发挥余热。二是搭建桥梁。让退休医学专家在村卫生室发挥好“双向转诊”的桥梁作用。同时要放宽职称的限制。


个别有经验却由于各种原因没有职称或职称低的老中医、民间中医,在农村有相当高的人气,同样可以受聘。


三、卫生院分院


在村卫生室推行卫生院分院建设模式,即由县乡共担建设资金,乡镇卫生院延伸举办,村医共同参与诊疗保健服务。


四、移动医院


乡镇卫生院扩大服务半径,组织多学科医护人员组成“移动医院”,在各村提供挂号、缴费、看病、检查、取药、报销等医院能提供的服务。


五、第一村医


针对村卫生室,特别是薄弱村卫生室普遍缺少能够支撑卫生室持续发展特色优势专科现象,各地卫生健康部门不妨换一种思维、工作方式,认真调研,整理出辖区薄弱村卫生室情况,让大中医院中青年医疗专家自愿沉下去,担任“第一村医”,精准托管村卫生室,在村卫生室专科(专病)精准托管方面做好做足文章,并确保薄弱村卫生室有专家持续下沉。


第一村医实施后,更重要的是他们会用有限的办公经费,想方设法为村卫生室增添必备的诊疗设施,乐意为村民服务,也想尽办法为村民服务,对村医结对帮扶,让薄弱村也能真正实现“乡村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同时能带动薄弱村卫生室建设,快速提升村卫生室发展水平,延伸优质医疗服务半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