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强基层成为纸上谈兵?

2018/8/26 22:01:21来源:村医之家作者:晴天


医改就是要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把大多数常见病多发病患者留在家门口。


所以强基层成了确保医改成功的关键一环,但假若基层人才不足、技术力量不强,怎能留住患者、谈何分级诊疗?


然而多年过去了,离强基层的目标似乎仍然很远。

轻临床重公卫


近年来国家把乡村医生作为强基层的三级医疗网网底,网底自然是很重要的位置,遗憾的是位置重要、任务加重,但是待遇却没有提高。

 

名目繁多的公卫工作、超前的家医签约任务……让乡村医生不堪重负。

 

轻临床重公卫导致了乡村医生没时间看病、临床能力减退。


一些有能力和资格的乡村医生纷纷离开卫生室。

 

空白村卫生室不断形成,官方统计每年村卫生室都是以数千个的速度减少。


在一些偏远的乡村,甚至几个村只有一个医生在为村民诊疗服务。


白天干公卫,清晨和晚上抽空为村民诊疗,村级医疗服务能力和质量可想而知。

 

不改变轻临床、重公卫的观点,基层能力如何增强?


无药可用拿什么看病


基药品种少、送货不及时,或者价格高让基层医疗机构无药可用。


这已经备受诟病,但是问题被提出那么多年了,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不但村卫生室无药可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处于同样的窘境。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药物的基层医疗机构无法看病,自然也留不住患者。

 

虽然近年来媒体报道一些省份在扩充基药目录,看起来增加了不少品种,但是真正能送到基层的药品仍然无法满足临床需要。

 

患者如果无法获得需要的药物,自然会跑到上级医院就诊。


而一些在上级医院治疗稳定可以往下转诊的患者也因为基层没有药物不愿下转。


因此,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成了空话。

 

空有一身本领却不能施展也让一些医务人员想方设法离开基层医疗机构,所以目前很多地方乡镇卫生院缺人也成了常态。


强基层文件成了一纸空文


不可否认,近年来不少省份都已经意识到层医疗机构能力不强、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的现状,于是制定了一系列强基层的文件。


但是即使是以政府名义下发的文件遇到不重视的地方衙门也会成为一纸空文。

 

比如近年来从国家到各省市都出台了提高乡村医生待遇、保障乡村医生收入和养老问题的文件。


但是如果基层政府不重视、不执行都不可能真正实现。

 

一些地方管理部门不但不去为乡村医生解决问题,甚至在乡村医生继续教育、乡村医生执业风险金缴纳上加重村医负担,导致村医不满和离开岗位。

 

再比如一些省份明确指出乡镇卫生院招聘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的医生可以直接考核上岗,年龄等都要给予放宽。


但是到了基层,却不顾空编严重、急迫需要人才的现状,在招聘乡镇卫生院医生时还像招考公务员一样严格限制年龄、层层考试。


其结果让本来吸引力不是很强的岗位更加增多了层层阻力。


总之,基层能力不强,医改的道路依旧漫长。如果不重视、不真正去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强基层就是纸上谈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