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好乡村医生定期考核关

2018/8/23 18:45:24来源:村医之家作者:严国进

为加强乡村医生从业管理,进一步提升村卫生室工作人员的素质,根据《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各地相继制定出台了乡村医生考核实施细则。

 

目前,有些地方正在对辖区所有在岗村卫生室工作人员,包括返聘人员实施考核工作,考核的周期为2016年、2017年两个年度。

乡村医生考核程序


  • 一是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制订考核工作制度,明确职责和责任;详细制订考核方案,规范考核程序,确保考核工作规范进行。

 

  • 二是公开考核方案及送达考核通知书。

 

  • 三是组织考核。乡村医生考核内容:业务考评和职业道德评定两个方面的内容。


业务考评主要考核


  • 管理卫生院布置的医疗卫生任务(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否落实到位;


  • 业务水平(以实践技能为主,其中为服务对象进行体格检查、无菌操作为必考项目,其它项目由辖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自行确定)是否达到工作需要;


  • 学习培训(每个年度学习不少于两周时间,参加县卫计委组织的学习培训不少于1次)情况。


职业道德应当考核


单位防保科人员对村卫生室工作人员的意见、村卫生室全体工作人员的意见、所在村两委班子成员对村卫生室工作人员的意见。


前面两类意见采用测评的形式形成,第三类意见可以采用访谈、座谈或者出具书面说明的形式形成。


乡村医生考核方式


按照个人填写村卫生室工作人员考核表、述职述学、业务水平测试、职业道德评议的顺序进行。

 

乡村医生考核综合评定


考核小组根据业务和道德考核情况,综合评定村卫生室工作人员考核结果,考核结果为“合格”、“不合格”。

 

在国家利好政策下,我们绝大多数乡村医生都能敬敬业业、踏踏实实、任劳任怨,都是合格的乡村医生,深受广大村民欢迎。


但不可否认,在一些地方,仍有少数乡村医生不合格、不称职、素质差;仍有少数乡村医生入职时把关不严,走后门,不按规定程序竞争上岗,甚至滥竽充数现象。


主要表现在:


  • 有的在农村充当“土皇帝”,说一不二,听不得、说不得村民对他的评头论足,借行医便利打击报复;


  • 有的缺乏良好的卫生职业道德,对村民态度“生、冷、硬、差”;


  • 有的不注重加强自身业务学习,不遵守医疗操作规范,超范围服务现象不时存在;


  • 有的任意截留病人,不该“挂水”的“挂水”,不让诊治的传染病照样诊治;


  • 有的随意扩大病人病情,开“大处方”,抬高药品价格;有的“前门治病,后门排毒”,不严格执行消毒隔离要求,医疗废弃物、废水乱扔乱丢乱倒,不规范处置;


  • 有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不真实做、不耐心做,弄虚作假,明明没有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却填表虚报,导致“钢笔”服务、“钢笔” 建档。

 

对此,不少地方村干部、村民对这些乡村医生意见纷纷,不仅影响了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形象,而且影响了各级政府形象,影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和谐。


为此,定期开展乡村医生考核非常必要。


笔者认为,


各地在考核时,要把好乡村医生考核关,建立健全乡村医生竞聘上岗、定期在岗考核细则,严把乡村医生准入上岗、在岗履职关,宁缺勿滥,形成能上能下,评聘、落聘、解聘良性运行机制,不能为考核而考核,让考核流于形式,失去意义。

 

另外,要把乡村医生职业道德评定纳入竞聘上岗一项重要考评内容。在对每一位乡村医生职业道德评定方面,要充分听取所在村村民委员会、其他乡村医生和村民的意见。

 

让广大村民给乡村医生“画像”,看是否“合格”、“称职”,是否“规范”,是否有违规行为,能否继续在乡村医生岗位上工作。


每年要定期对乡村医生进行卫生职业道德教育,定期、不定期对乡村医生诊治规程、职业形象进行明查暗访,对乡村医生职业行为进行村民民意调查,给乡村医生“打分”。

只有这样,才能规范乡村医生职业行为,才能不断把农村卫生工作做好、做细、做实,更好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当然,更加严苛的考核后,一定要保证乡村医生有与考核相匹配的待遇,否则,考核还没来,乡村医生自己就先走了。那么,这些规定还能考核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