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健委:基层诊室『诊疗』与『公卫』并重

2018/6/23 18:26:55来源:善医行公益项目


近几年国家对基层公共卫生的投入初见成效,然而在取得成绩的同时,由于过度重视公共卫生政策的落实,轻视基层诊疗的价值,带来了少问题。


公卫工作在基层医疗机构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内容也越来越繁琐,基层医生们每天为完成公卫指标奔忙,无暇顾及日常诊疗。这使得基层出现了以下几种现象:




1、医生荒废技能,变身公卫宣传员


公卫指标量化,各种检查、报表要应付,催的基层医生想尽各种办法完成指标,坐诊成了奢侈的事情,经常是患者上门都找不到医生看病,或者根本不受重视,打发了事。


尤其是新进来的年轻村医,在学校学的看病本事基本用不上,到基层发现自己成了公卫宣传员,每天询问、填表、录入电脑,干着许多不痛不痒的事,还总忙不完,理想和现实的巨大落差让他们感到迷茫。


2、提高空间小,人才不愿进来


公卫占比过大使得基层医生没时间看病,接触的病例也比以前少了不少,限制了提高的空间。


所以,想得到锻炼的医学人才,往往不愿意选择留在基层,使基层医生的平均年龄都偏大,年轻人才资源进不来、留不住。


3、老百姓不信任基层,看病还去大医院


基层医生如果不看病了,公卫做的再好,老百姓也体会不到基层的价值。有的患者表示,你们整天来量血压、测血糖的,有什么用呢,又不给看病拿药。


经常有基层医生在后台留言反馈


“我们一天做假资料都来不及,就别说服务了,苦了村医做没意义的事,苦了百姓找不到村医看病,因为村医都去做假资料等检查去了”


发现问题后,国家卫建委也开始调整相关政策,最近,在杭州举办的一个院长论坛上,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表示,分级诊疗还需要强化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建设。


她提到,国家卫健委正在制定“社区医院”基本标准和管理制度,力图纠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过度偏重于公共卫生服务的倾向。


社区医院不仅有全科医学科、中医科,还要有一定的基本医疗服务能力,有一定的(日间)病房,并建立起医疗安全质量管理的核心制度,“符合条件的加挂‘社区医院’的牌子”。——焦雅辉的这几句话,可以说是直指基层痛点。


在今年4月份,国家卫健委员发布的《关于做好2018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通知》中,强调要加强防治结合,分类施策。统筹做好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家庭医生团队要对接签约居民的服务需求,提供医防融合、综合连续的医疗卫生服务。


这说明,在基层,诊疗和公卫同等重要,只有诊疗工作跟得上,才能提供综合、连续性的医疗服务。


因此,基层诊疗工作不可松懈,今后也不会被弱化,而是在内容上更好地与预防工作相结合,在分工上更加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