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医看病,“玩”的就是手机

2016/11/14 8:03:36来源: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2016年8月5日报道《村医看病,“玩”的就是手机》,罕见地以接近整版的篇幅报道了互联网医疗在基层的积极作用。文章指出,互联网医疗能够整合城市优质医生资源,改善乡村诊疗水准,提升乡村医生救治能力。文中以多个基层医生的真实事例和切身感受说明互联网医疗能有效解决医疗资源分布不均问题,真正造福百姓。


随着国家全面推动分级诊疗,基层首诊率的政策目标逐渐落实,互联网医疗平台整合各级医疗资源更是趋势所在。文中大篇幅报道互联网对基层医疗的影响,充分肯定了益体康远程诊疗服务平台的价值。正所谓“念百姓之苦,顺国家大势”,像益体康这样的互联网医疗模式定能长青。


网络打开村医眼界

  张献虎开通微博“医科平常心”,至今已经发了9000多条。短短几年,他就成为村医中的“网红”


      “可以微信支付吗?”


  “可以,扫二维码吧。”


  在河北邢台市宁晋县北陈村卫生室,村医张献虎正在让一位年轻患者用微信支付医药费。


  张献虎今年37岁,1996年从医,1997年“触网”。看病之余,他经常浏览网上信息,对互联网也越来越熟悉。2008年,他开始接触一些专业就医咨询网站,并经常在网上回复患者的咨询。2009年,他成为某著名医学论坛版主,论坛上聚集了全国各地的医生。张献虎通过组织线上和线下活动,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医生朋友,并组建了QQ专业群,共享医学知识,探讨医改政策。


  张献虎说:“县里的村医平时很难聚到一块,离得近的医生聊天也会有顾忌。在网络上交流,更容易说心里话。”


  2010年,张献虎开通了微博“医科平常心”,至今已经发了9000多条。短短几年,他就成为村医中的“网红”。现在,张献虎手机里有几十个医生微信群。除此之外,他还建了一个患者群,经常和患者分享一些健康知识和治病妙招。张献虎说:“借助互联网,我的眼光不再局限于一个小村庄,而是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


  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屏风村村医陈国庆,2008年才开始接触互联网。只有中专学历的他,如今是“善医行”村医公益项目网站的“网管”,负责网站日常维护和信息更新。46岁的陈国庆说,自己一闲下来就在家里上网。他每周上三四次网课,学习中医诊疗技术和临床培训的课程,已坚持了7年多。


  “远程看病”是陈国庆常用的诊疗方式。对一些住得较远的病人,他就用微信视频了解病情。“现在网络这么发达,村医也要与时俱进。”陈国庆说。


  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双未城村村医翟大龙正在北京参加一个培训班。他从微信公众号上看到这个培训班的信息就报了名。近年来,翟大龙已经参加了10多个大大小小的培训班。他说:“我以前是一个比较封闭的人,后来通过网络参加了一些医生培训班,认识了很多同行,接触到很多新观念和新知识。”


线下看病线上诊断

  乡村医生测量完心电图,通过手机把心电图像传到网上,立马就会有线上的医生“抢单”,随后再把诊断结果传回来


“你看,我把心电图传到网上了,马上就会有北京的医生抢单,帮我分析完,一会儿就能出结果。”在北陈村卫生室,张献虎刚为一位村民测量完心电图。


  张献虎手里拿的远程心电图设备,是一款专门为一线基层医生“量身定制”的产品。据益体康(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周钷介绍,相比医院里的心电图机,这款仪器体量轻盈,操作简单,精确度高。乡村医生通过简单的几项操作,就可以测量出准确的心电图。然后,再通过手机上的“医路帮”APP,把心电图像传到网上,类似打车软件的“下单”。线上的医生看到这个信息后,立马可以“抢单”。“抢单”成功后,再把诊断结果传回来。


  张献虎熟练地点击着手机,很快就有一位北京大医院的医生“抢单”了。等了一会儿,心电图诊断结果就上传到“医路帮”。张献虎看到结果后,马上反馈给病人。从图像上传到回传,整个过程也就10多分钟。


  北京阜外医院的李医生是与益体康合作的“大家医联”签约医生之一。他平均每天可以在“医路帮”诊断20份心电图,主要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和下班时间。看一份心电图的收入是5元,一个月下来,可以获得近3000元收入。对于心电专业医生来说,这是一笔不错的收入。


  张献虎说,他给病人检查一次心电图的费用是15元,而县医院做一次心电图检查的费用是18元。在村里做心电图,由北京三甲医院的医生诊断,这样的服务模式很受农民欢迎。乡村医生购买一台心电图设备大约需要2000多元,包含100次远程服务,相当于免费使用设备。


  周钷介绍,这套远程心电图设备的成本价超过3000元,益体康公司直接补偿村医1000元,在接诊过程中,村医还可以按实际使用次数得到补偿。这样下来,村医每给病人做一次心电图,可以获得十几元的收入。截至今年7月31日,共有4079个基层医疗机构与益体康公司合作,覆盖26个省份,会诊次数超过52000次。


  江西省吉安县横巷村卫生室的冯冬梅,是最早使用远程心电监测的村医之一。她在“医路帮”里的接诊记录有232次。今年初,69岁的村民刘炳根突然晕倒在家中,脸色煞白,血压骤降。冯冬梅带着心电图设备跑到刘炳根家,从心电图检测、传图到收到结果,一共用了10多分钟,检测出患者是窦性心动过缓。于是,她立刻给刘炳根用了增加心率的药物,赶紧送往县医院。事后,刘炳根儿子给冯冬梅打来电话,说刘炳根已经脱离了危险。“如果没有心电图诊断病情,后果不敢想象。”冯冬梅说。


  解放军总医院心电图专家卢喜烈教授认为,乡村医生学会使用互联网技术,可以提高远程医疗的覆盖率,让更多农村患者共享优质医疗资源。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主任医师张喆说,远程医疗突破传统的诊疗流程和服务模式,既提高了乡村医生的诊断水平,也为农村患者节省了医疗费用。


近几年,发展基层医疗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本次人民日报对于基层医生应用远程医疗的报道,显示了国家对基层医疗的关注及发展的探索,充分肯定了在互联网高科技时代,移动医疗在基层的发展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