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处那赶道儿的村医

2016/11/12 8:11:57来源:网络作者:李晓峰

霜降那天夜里,村医曾召晓开着自己那辆面包车,从白石头山回村卫生室。因为着急赶道儿,车胎扎了,一直忙活到半夜才到家。媳妇埋怨他:“你呀,总是着急赶道儿,要不能扎了车胎?”“着急赶道儿”,十里八村都知道曾召晓这个特点。曾召晓说:“没办法,病人还等着我呢。”


牛车拉着面包车

                                                                  村里一大怪

      47岁的曾召晓,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安图县明月镇福满村的村医。行医多年来,他服务了周边几个村屯的上千户人。

福满村地处大山深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剩下在家的多是年龄大的、有病的、起不了炕的,他们需要医生上门看病。有的村民距离曾召晓的卫生室有30多里山路,往诊很不方便,于是他就买了一辆小面包车,谁家有生病的,他就开车去。

方便了村民,可是却苦了他。冬天雪大,雨天路滑,他的面包车常常陷进雪窝里、泥水里,经常要喊来附近的人,套上牛车,把面包车拉出来。牛车拉着面包车,成了这个村的一大怪。他的车上,除了医药箱之外,经常放着一把铁锹和一袋沙子,是用来垫道和挖车轮的

村民看到这些,要给他往诊费,他却总推辞不要。


师承父亲当村医  

                                                                村民评价高

曾召晓的中医技术是跟父亲学的,70多岁的父亲曾广亮是当地有名的老中医。5年前,春节来探望父亲时,父亲说,“这里缺医少药,你也来吧,我一个人忙不过来”。于是,在当地镇卫生院的大力支持下,曾召晓就带着媳妇落户到福满村。时至今日,曾召晓也成了村里的“名人”。

“我们这个村,登记在册187户、506口人,实有129户、324口人,贫困户55户。曾召晓不光给他们服务,周边几个村的病人他也要管,加一起得有一千多人。他从来都不讲价钱,开上车,没日没夜地为乡亲们看病。他看一些常见病,比如肛肠类、鼻炎、胆结石、肾结石之类的比较拿手,乡亲们很信任他的。”村支书袁清波告诉记者。

村民季大爷是个老气管炎患者,东北气温低,一到冬天病情总是反复。前几年的一天,季大爷在家里吃完药后感觉不得劲,就慢慢走着来到卫生室,没想到一进门就倒下了。“幸亏曾大夫抢救过来,要不然我就完了。他说我是吃药过敏,给了我一些中药,让我慢慢调理,还告诉我千万别继续吃那些过敏的药了。”

村民张大叔几年前得了鼻炎,刚开始根本没在意,没想到后来越来越严重,吃了药也不见好。后来找到曾召晓,查脉后发现肺部有点问题。吃了曾召晓拿的中药后,张大叔的鼻炎逐渐好转了。

村里的五保户孙大娘说:“曾大夫对于我们这些困难户,拿药时也不收费。他心眼好,实在,村里有这样的医生,是咱的福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