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起,19岁女生输头孢过敏身亡,附头孢的10种致死情况

2025/5/16 9:29:58来源:大河报、华医网、基层医界

一次普通的输液,竟成了19岁女孩的人生终点。

患者家属接受采访时称,患者今年大一,4月15日22时57分左右,其因腹痛和3名同学一起前往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西陵院区急诊内科就诊,医生曾询问是否有药物过敏,陶兰表示不清楚。此后,医生开具了包含注射用头孢曲松钠以及其他药物的处方。

病例显示,相关治疗药物如下:抗生素类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每次静脉点滴2g;止痛药物选用盐酸曲马多注射液,每次肌肉注射100mg;止吐与调节肠胃药物包括盐酸甲氧氯普胺注射液和间苯三酚注射液;此外,还给予包含葡萄糖、生理盐水在内的基础输液及营养补充药物。

“孩子第二袋(瓶)液体输的是头孢,4分钟就出现不适的症状。”15日23时23分,陶兰在一楼治疗室走廊开始输液。16日0时35分许,护士给患者换药输上头孢后离开,患者在0时39分左右出现了身体不适,陪同看病的同学,此时刚好都不在身边。

家属在监控中看到,患者曾起身呼喊,但当时无医护人员在场,随后她拔针自救,0时41分左右,患者跪着晕倒在输液椅旁边。路人经过时发现异常后呼救,医护人员随即赶到现场救治。

4月16日凌晨,患者被转入ICU。

抢救病历记录显示,患者在输注头孢曲松钠过程中,突发意识丧失、口吐白沫症状。护士发现后迅速采取紧急措施,立即更换输液器及液体,给予吸氧及心电监测、予肾上腺素等。经检查评估,患者被诊断为过敏性休克、急性呼吸衰竭……

4月20日,患者经抢救无效死亡。死亡证明显示:死亡原因为过敏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

image.png

其家属之后从陪同的同学处得知,就诊时,患者曾询问医生使用头孢是否需要皮试,得到的答复是 “不需要”。家属因此质疑,既然头孢可能过敏,为何不做皮试?既然用药有风险,为何输液时没有医护人员在场观察?

无独有偶,去年8月曾有一6岁患儿输液后死亡。

患者家属声称8月20日下午,自己6岁的儿子因发热在当地的卫生院输液,回家后感到身体不适紧急送医,最终抢救无效身亡。

家长表示:“8月20日,我儿子发热达到37.5℃,当天下午3点半左右,由爷爷奶奶带到当地卫生院就医。

经过两小时输液返回家中,当晚8点多,孩子被紧急送至上级医院抢救,于晚上10点半宣布不治身亡。

“孩子在输液过程中虽然有意识,但已经感到严重不适,全身瘫软。输液时,孩子的爷爷奶奶将情况报告给了卫生院的医护人员,但医护人员表示‘没事的’,根本没有重视。在历经两个小时输液后,孩子返回家中,但不适症状并未好转。我们察觉到不对劲,就赶紧送到了上级医院抢救,一个多小时后,孩子就离开了我们。”

根据家长提供的病历,输液药物其实也很简单,包括葡萄糖注射液、维生素C注射液、维生素B6注射液、氯化钠注射液、注射用头孢曲松钠,也就只有这几种常用的药物,除此之外再无其它。不过,家长透露,孩子输液前并未皮试。

患儿死亡有可能和头孢曲松钠有关

到底要不要皮试?

由于药物中有抗生素头孢曲松钠,又没有进行皮试,患儿的死亡原因可能和头孢曲松钠有关。

头孢曲松钠(ceftriaxone),这个药我们用的太多了,它属于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药物,又名菌必治。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用于临床,被列入国家基本药物,以广谱、高效和耐酶而闻名,临床应用极其广泛,可用于多种敏感菌所致的下呼吸道感染、尿路、胆道感染,以及腹腔感染、盆腔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骨和关节感染、败血症、脑膜炎等,也用于围术期感染的预防。使用头孢曲松钠时要不要皮试,这个问题争议很大,各地并不统一, 说明书和药典中也并无明确规定。临床实际中有不做任何皮试直接使用的,有用青霉素或头孢唑啉代替皮试的,也有原药皮试的。迄今为止,药品说明书对其皮试的要求也是从无到有,最后又从有到无,反反复复。

2021年4月1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皮肤试验指导原则(2021年版)》。

image.png

但网上有调研显示:在阅读了卫健委发布的指导原则后,仍有超过半数的问卷填写者认为,使用头孢类药物前应做皮试。

哪种情况需要做头孢类药物皮试?


目前,根据《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皮肤试验指导原则(2021年版)》,以下两种情况需要做皮试:

① 既往有明确的青霉素或头孢菌素Ⅰ型(速发型)过敏史患者。

此类患者如临床确有必要使用头孢菌素,并具有专业人员、急救条件,在获得患者知情同意后,选用与过敏药物侧链不同的头孢菌素进行皮试,其结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② 药品说明书中规定需进行皮试的(可参考表1的总结)。

应当向药品提供者进一步了解药品引发过敏反应的机理,皮试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并要求提供相应皮试试剂。

image.png

临床药师对规范头孢菌素皮试的建议:

① 详细询问过敏史比皮试更重要。

并且应规范皮试阳性患者书写,应具体记录药品名称,如“头孢××皮试阳性”,不应笼统记录为“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过敏”。并告知患者皮试阳性不等于过敏,做好解释工作。

② 明确头孢菌素的皮试指征。

除了指导原则中所提及的两种情况外,其他情况不应做常规皮试。

《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皮肤试验指导原则(2021年版)》规定了头孢菌素皮试液的配制方法:

头孢菌素皮试不引发皮肤非特异性刺激反应的推荐浓度为2mg/ml。若确需进行皮试,需将拟使用的头孢菌素加生理盐水稀释至2mg/ml浓度配制成皮试液。

设立阴性对照(生理盐水)及阳性对照(0.01mg/ml磷酸组胺),有助于排除假阳性反应、假阴性反应。

③ 之前有某种头孢皮试阳性

因临床情况确需使用时,应尽量选用化学结构侧链差异大的其他头孢类药物。

④ 过敏反应是难以预测的

皮试阴性并不代表安全,应随时做好处理过敏反应的准备,备好急救药品,0.5~1h内密切观察用药反应,做好急救措施。

具体参见《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皮肤试验指导原则》中“过敏史的甄别与严重过敏反应的救治”相关内容。

综上所述,头孢菌素过敏固然存在,可皮试并不能准确预测和预防这种过敏,反而容易让我们对皮试的假阴性疏忽大意。

对所有头孢菌素无差别进行皮试,增加医务人员工作量,增加患者痛苦,与其等待一个并不准确的预测结果,不如在使用药物前就做好药物过敏急救预案。

更重要的是,我们应当呼吁尽快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对头孢类抗菌药物是否进行皮试予以明确界定,以便在日后出现相似的争议时有法可依。

最后附十种头孢致死情况及提示

1.注射过敏致死:1 例男性患儿,4 岁。因咳嗽、流涕 2 d,医师未经皮试,于臀部注射头孢哌酮钠 0.5 g 及地塞米松 2 mg,约 3 min后,患儿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口唇发绀、口吐白沫,肌注马来酸氯苯那敏(扑尔敏)及维丁胶钙各 1mL 后,送附近医院抢救无效致死亡。

最终鉴定结论:患儿系头孢哌酮钠致过敏性休克死亡。

2.口服过敏致死:1 例女性患者,28 岁,怀孕 265 d。因上呼吸道感染,待产收治入院,有哮喘史、头孢氨苄过敏史,但患者未主诉提供。患者入院后行剖宫产术,期间曾先后静脉滴注青霉素、头孢唑啉,后患者要求出院。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偏高,主治医师建议续口服抗生素,即出院配带头孢拉啶胶囊,患者在家服用了 2 粒头孢拉啶胶囊,10 min 后出现头皮发痒、气 闷、心慌等症状,即送医院,经采用药物、气管插管、体外心脏起博等抢救措施,无效死亡。

经尸体解剖并经专家分析,认为患者为头孢拉啶胶囊致过敏反应死亡。

类似病例, 1 例女性患者,31 岁,药物过敏史不详。诊断慢性扁桃体炎急性期。医嘱头孢氨苄胶囊,0.5 g/次,qid,口服,患者服用头孢氨苄胶囊6 粒(0.75 g),约 20 min 后,出现心慌、气憋、呕吐、面色苍白、全身大汗、神志不清,全身布满大块荨麻疹。入院经采取吸氧、抢救等措施无效死亡。

3.皮试过程中过敏致死:1 例男性患者,38 岁。因上呼吸道感染,给予注射用头孢唑肟钠,静滴。滴注前皮下注射头孢唑肟钠注射液皮试液 0.1 mL,15 min 后,患者自述心脏难受,随即倒在地上,意识丧失,口吐白沫,呼吸心跳停止。

诊断:头孢唑肟钠致过敏性休克;经抢救(约 80 min)无效死亡。另有报道头孢曲松钠皮试时即致死亡的案例。

4.皮试(-),用药过程中致过敏死亡: 1 例男性患者,37 岁,无青霉素及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史。因上呼吸道感染在某诊所输注头孢曲松钠,用药前皮试(-),后连续使用不同生产批号的头孢曲松钠,在最后 1 次滴注未完毕患者即离开该诊所,而倒毙路边。最后确定为患者为头孢曲松钠过敏引起死亡。

提示:以上四种情况均属过敏反应。其中有皮试时引起过敏死亡,皮试(-)仍引起过敏/迟发型过敏反应致死亡,应引起高度重视。提示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时应密切关注患者各种症状的变化,随时准备展开抢救。

5.致大疱表皮松懈症死亡:1 例男性患者,76 岁。因脑出血、高血压、急性支气管炎入院。曾于入院当日及第 40 天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 2 g,bid,抗感染治疗,第 42 天改用头孢吡肟,l g/次,tid,第 46 天患者躯干、四肢出现散在水疱、大疱,部分疱膜破后露出深红色糜烂面,尤其以四肢远端、面部为甚。患者全身皮肤鲜红、肿胀伴渗液,有大片的坏死、剥脱;口腔黏膜充血、水肿;眼结膜充血,分泌物较多。

会诊结论:头孢吡肟致药物性大疱表皮松懈症。经停用头孢吡肟、对症处理,无效死亡。

6.急性过敏性心肌炎致死:2 例患者服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发生过敏性心肌炎,导致心力衰竭而死亡。

提示:5、6两种情况是少见的严重过敏反应,死亡率很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7.头孢唑啉与阿米卡星联用致死亡:3 例患者因不同程度呼吸道混合感染,采用头孢唑啉 3 g 加入 5% 葡萄糖注射液 500 mL 中,静滴;后用阿米卡星 0.4 g 加入 5% 葡萄糖注射液 500 mL中续滴;当后者滴至一半时,患者烦躁不安、胸闷、皮肤瘙痒、呼吸困难,继而休克,经抢救无效死亡。

提示:头孢唑啉属第 1 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具肾毒性。当头孢唑啉与丁胺卡那(氨基糖苷类)配伍时,虽抗菌力增强,但肾毒性随之增大。头孢唑啉与阿米卡星,应禁止配伍使用。

8.头孢哌酮与环丙沙星联用致死亡:1 例女性患者,34 岁。拟诊感冒后支气管炎。第 1 日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 3.0 g(皮试阴性)加入 5% 葡萄糖注射液 250 mL,滴注;盐酸环丙沙星 0.1 g,100 mL×2 瓶,静滴,同时服用甘草合剂。第 2 日继续给予上述治疗:第 1 瓶环丙沙星,第 2 瓶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输完后无异常反应;第 3 瓶环丙沙星,接输约10 min,患者略感胸闷,独自去厕所小便,约 3min 突然晕倒,经抢救、吸氧处理,症状并未减轻,数分钟后死亡。

提示:本例虽不能确定死亡究竟是哪一药物所致,但使用这二类药物,不管是否第一次使用或连续使用都应提高警惕,以防造成严重后果。

9.头孢曲松钠联用葡萄糖酸钙致死亡:1 例男性患者,66 岁。因反复咳嗽,入院治疗,静滴10% 葡萄糖酸钙注射液 1.0 g加入 5% 葡萄糖注射液 250 mL 中,输完后未见异常,接着输头孢曲松钠1.0 g 加入 250 mL 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中,近输完时患者背部疼痛,不能说话,牙关紧闭,呼吸困难,经抢救无效死亡。尸检报告:胸腔淤血达 2 000 mL,动脉血管破裂。

提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事局2007年曾经发文通知,头孢曲松钠制剂与含钙产品合用可能致死,但最初发现的死亡病例均为新生儿或婴儿。但后来发现 1 例患者为 66 岁的男性患者同样引起死亡。提示:成年人合用头孢曲松钠制剂与含钙产品也可致死亡。美国 FDA 明确“禁止将头孢曲松与含钙溶液或产品伴随给药,即使经不同输注途径;最后 1 次给予头孢曲松后间隔48 h 才可给予含钙溶液/产品。

10.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联用穿琥宁致死亡:1 例男性患者,43 岁。因上呼吸道感染就诊,无过敏史、饮酒史,皮试阴性。给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 2 g 加入 0.9% 氯化钠注射液 200 mL 中,穿琥宁 160 mg 加入 0.9% 氯化钠注射液 150 mL中,滴注,滴注完毕,回家约 0.5 h 后,患者嘴唇发紫、全身发冷,急送至医院,经抢救无效死亡。类似病例,1 例男性患者,11 岁。因感冒发热、食纳差等 3 d 入 院,给予莪术油注射液 200 mL,头孢唑啉钠 2.5 g,利巴韦林 0.6 g,配伍,静滴,约 3 h 滴注完毕,无不适感。回家后约 4 h,该患儿感觉心慌、胸闷、憋气、腹 痛、全身发冷,随时症状加重,出现呼吸困难、咳白色带粉红色泡沫样痰。即送医院给予吸氧等救治措施,终因呼吸衰竭合并心功能衰竭死亡。

本例 3 种药物同瓶混滴尚无前例,死亡是利巴韦林注射液用量过大,或迟发型过敏反应,或因 3 药同瓶配伍产生严重不良反应所致,尚不能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