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不仅是
吃海鲜、喝啤酒、吹冷空调的季节
也是痛风的高发季
高尿酸
则是痛风的明确危险因素
痛风是指血尿酸过高而沉积在关节、组织中造成多种损害的疾病,与嘌呤代谢紊乱及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主要临床表现为关节局部的红肿热痛、功能受限,久之可致关节畸形。
高尿酸血症已成为我国仅次于糖尿病的第二大代谢性疾病,高发年龄是中老年男性和绝经后女性,近年来有年轻化的趋势。 作为一种终身性疾病 痛风无法治愈 但可通过药物治疗控制 减轻痛风的纠缠 痛风患者何时开始药物治疗 根据《高尿酸血症和痛风诊疗指南》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 均应给予降尿酸药物治疗 痛风患者在各病期如何用药? 痛风发作主要分为五期,即高尿酸血症期、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期、痛风间歇期、慢性关节炎期、痛风肾病期。 高尿酸血症期是痛风的前期,处于该期的患者除血尿酸水平升高外,无痛风的症状和体征,但有20%左右的患者最终会发展为痛风。此期的治疗重点是控制血尿酸,避免血尿酸水平达到或超过饱和度而析出晶体,引起痛风急性发作。 血尿酸增高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血尿酸自身合成增加、血尿酸经肾排泄减少或混合型。如果患者属于“尿酸合成增加”型,选择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如别嘌醇);如果患者属于“尿酸排泄障碍”型,选择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如苯溴马隆);对于混合型或难治性痛风,则宜采取联合用药(促尿酸排泄药+抑制尿酸合成药),如别嘌醇+苯溴马隆。 在选择药物时,除了要针对痛风发生机制之外,还要充分考虑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患者的肝肾功能状况。 痛风患者突出的症状之一是突然发作的关节肿痛,面对这种紧急情况,当务之急就是迅速消肿、止痛。非甾体类消炎药、秋水仙碱和糖皮质激素是痛风患者常用的三种止痛药物: 非甾体类消炎药 常用的有双氯酚酸钠、布洛芬、吲哚美辛、美洛昔康、塞来西布等,此类药物主要适用于疼痛症状不是特别严重的痛风患者。建议早期、足量服用。由于这类药物可能导致胃肠道黏膜损害,甚至引起消化道出血,因此,服用时应同时加用胃黏膜保护剂(如奥美拉唑、雷尼替丁或米索前列醇等)。 秋水仙碱 秋水仙碱是缓解痛风急性发作的特效药,建议在疼痛发作12小时内开始服用,一般24~48小时内会明显见效。推荐起始负荷剂量为1mg,1小时后追加0.5mg,12小时后改为0.5mg每天1~2次。常见的不良反应存在于胃肠道如恶心、呕吐、腹泻等,偶尔出现白细胞计数减少、肝功能异常、肾脏损害。 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主要用于严重急性痛风发作伴有明显全身症状,肾功能不全,非甾体类消炎药、秋水仙碱治疗无效或使用受限者,可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激素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撤药过程应逐渐减量,避免出现反跳现象。为防止激素滥用及反复使用增加痛风石的发生率,糖皮质激素被推荐为二线镇痛药物。 痛风间歇期中服用药物降尿酸是核心,可使用丙磺舒、苯溴马隆等药物促进尿酸排出,或非布司他、别嘌醇等药物抑制尿酸的生成,控制尿酸在正常水平,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慢性关节炎期以“综合治疗”为核心,除坚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外,长期降尿酸治疗不可或缺。 有关痛风的几个误区 误区1:蔬菜水果随便吃? 有人认为,痛风只要少吃肉即可,蔬菜水果随便吃,其实不然。富含果糖或甜味的软饮料、果汁、富含糖分的水果同样也是痛风的危险因素。 误区2:痛风缓解后,血尿酸控制可以“宽松点”? 痛风的急性期过后,更需要把血尿酸控制在目标值,不让痛风反复发作。 控制血尿酸的药物不良反应并不大,在医生指导下规范地长期用药,不会产生危害。 误区3:管住嘴就能远离痛风? 有数据表明,50%以上的痛风患者体重超标,约3/4合并有高血压或高血脂。所以,单纯控制饮食是不够的,减轻体重、治疗并发疾病、避免使用利尿剂等尤为重要。 另外,很多患者注意了限制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如海鲜、动物内脏等,但忽视了对甜食摄入量的控制,使体重失控,痛风发作在所难免。
(本文仅供专业人士参考)
这是一个特别罕见的病例,小女孩出生时...
双手皮肤干燥、老化,接触水后皮肤变白、脱皮,水干后...
来源:村医导刊 □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基层卫生处 王...
5月8日,发表在Cell子刊《Ce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