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了解变应性鼻炎用药

2023/5/29 9:12:05来源:浦医药剂科
什么是变应性鼻炎



概念


变应性鼻炎(AR)是特应性个体暴露于过敏原(变应原)后主要由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E)介导的鼻黏膜非感染性慢性炎性疾病,也称为变应性鼻炎。



发病机制

变应性鼻炎是特应性个体接触过敏原后,主要由过敏原特异性IgE介导的鼻黏膜慢性非感染性炎症,非IgE介导的机制及神经免疫失调也参与其中。



变应性鼻炎的作用机制


image.png



典型症状


变应性鼻炎的典型症状为阵发性喷嚏、清水样涕、鼻痒和鼻塞;可伴有眼部症状,包括眼痒、流泪、眼红和灼热感等,多见于花粉过敏患者。



变应性鼻炎的症状


image.png



治疗药物


01
一线药物



1、鼻用糖皮质激素

包括布地奈德鼻喷雾剂、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等。

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的所有鼻部症状(包括打喷嚏、流鼻涕、鼻痒和鼻塞)均有显著改善作用,是目前治疗变应性鼻炎最有效的药物。轻度和中至重度变应性鼻炎:按推荐剂量每天喷鼻1~2次,疗程不少于2周:对于中至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疗程4周以上。持续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间断治疗



2、抗组胺药

氯苯那敏、西替利嗪、氯雷他定、左西替利嗪、地氯雷他定等。


第二代抗组胺药为变应性鼻炎的一线治疗药物,一般每天只需用药1次。疗程不少于2周。第一代口服抗组胺药由于明显的中枢神经抑制和抗胆碱作用,不推荐用于儿童、老年人以及从事高空作业等危险性职业的特殊人群。鼻用抗组胺药其疗效相当于或优于第二代口服抗组胺药,特别是对鼻塞症状缓解。



3、白三烯受体阻断剂

包括孟鲁司特钠等。对鼻塞症状的改善作用优于第二代口服抗组胶药,可用于变应性鼻炎伴或不伴哮喘的治疗。


02
二线药物



1、口服糖皮质激素

泼尼松等。中至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患者如通过其他治疗方法无法控制严重鼻塞症状时,可考虑短期口服糖皮质激素。



2、肥大细胞膜稳定剂

曲尼司特、酮替芬等。用于变应性鼻炎,可缓解喷嚏、鼻痒、流涕等症状,但对鼻塞的改善不明显;可在致敏花粉播散前2周开始作为预防用药,以缓解发作时症状;有抗过敏和较弱的治疗哮喘作用。



3、鼻用减充血剂

羟甲唑啉鼻喷剂、赛洛唑啉鼻喷剂等。可以快速缓解鼻塞。


03
辅助治疗



鼻腔盐水

生理盐水或2%高渗盐水。可清除鼻内刺激物、变应原和炎性分泌物等,减轻鼻黏膜水肿,改善纤毛-黏液屏障的防御与清除功能,通常用于鼻腔和鼻窦炎性疾病的辅助治疗。



用药指导与患者教育


鼻用糖皮质激素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其局部不良反应主要包括鼻腔干燥、刺激感、鼻出血、咽炎和咳嗽等,多为轻度症状。正确掌握鼻腔喷药方法并避免喷药朝向鼻中隔,有助于减少鼻出血的发生。


口服抗组胺药在罕见情况下可能会出现心脏毒性作用,因此需要引起重视。这种毒性作用通常表现为QT间期延长和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等严重的心律失常。


白三烯受体阻断剂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然而,美国FDA于2020年3月增加了黑框警告,指出该类药物可能带来严重的神经精神事件风险,包括抑郁、自残和自杀倾向。


鼻用糖皮质激素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其局部不良反应主要包括鼻腔干燥、刺激感、鼻出血、咽炎和咳嗽等,多为轻度症状。正确掌握鼻腔喷药方法并避免喷药朝向鼻中隔,有助于减少鼻出血的发生。如果鼻用减充血剂的疗程过长或用药过于频繁,可能会导致反跳性鼻黏膜充血,易引发药物性鼻炎。需要注意的是,不适合于鼻腔干燥、萎缩性鼻炎、正在接受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治疗的患者以及2岁以下的儿童。


【小结】

变应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对于反复发作的变应性鼻炎,规范化的治疗非常关键。


参考文献:

[1]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鼻科组,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鼻科学组. 中国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22年,修订版)[J].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22,57(2):106-129. DOI:10.3760/cma.j.cn115330-20211228-00828.

[2].实用临床药物治疗学第11版[J].中国医刊,2021,56(06):698.


(本文仅供专业人士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