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生注意!这两种药,千万别乱用

2021/7/8 8:22:19来源:基层医师公社
大多数基层医生对“代血浆(右旋糖酐葡萄糖注射液)”和氨基酸注射液并不陌生,甚至有很多基层医生曾为病人使用过。但是,从专业角度来说,滥用“代血浆”和氨基酸注射液的危害是存在的,也是有目共睹的。

案例

正月初五,一名年过八旬的村民不慎摔倒致右肩关节脱臼,到卫生院检查,除脱臼外身体并无大碍,医生建议其进行肩关节复位后回家调养。 

回家后第二天,该村民儿子执意要跟他输“补液”,说其“身体虚弱,经不起伤,影响肩关节脱臼愈合。”躺在床上的老人接受了儿子好意。

其没学过医的儿子自行到药店购买了右旋糖酐葡萄糖注射液(俗称“代血浆”)、氨基酸注射液为其输注。先输完500毫升氨基酸注射液,没任何不适。

当接着输上“代血浆”约200毫升时,老人突感胸闷、心慌,不断自己捶胸部。大约10分钟后,老人进入昏迷、模糊状态,在家人手忙脚乱中,约半小时后,永远地离开了人世。

无独有偶,几年前,某地曾有一名年过花甲乡村医生,将参麦注射液兑入“代血浆”中给一村民输注时发生输液意外,患者最终失去了生命,该乡村医生因此被相关部门取消了行医资格,并承担相关责任。

“代血浆”是什么?

在基层,有的医务人员基础知识薄弱,对一些药品知识掌握不够,甚至有的医生认为,“代血浆”是红色的,就是补血药。

一旦病人有虚弱表现,就给予运用“代血浆”、氨基酸注射液等。甚至有乡村医生在“代血浆”中加入其它药品为病人输注的现象。多年前,就曾有乡村医生在“代血浆”中加入头孢唑林钠为病人输注,导致病人当场死亡。

实际上,右旋糖酐葡萄糖注射液为血容量扩充剂,说明书中不良反应和注意一栏明确规定:

1、偶有发热、荨麻疹、血压降低、呼吸困难、胸闷、血尿等不良反应。 

2、用量过大,可致贫血、低血浆蛋白和凝血时间延长等现象,急救大出血时,最好能与全血并用。

3、本品利尿作用较强,故不宜用于肾病病人。 

4、血小板减少症、出血性疾病病人禁用,心功能不全病人慎用。

这充分说明,不当运用“代血浆”风险比较高,若是将“代血浆”当作补药泛滥输注,其风险不言而喻。

氨基酸注射液并非万能补药

氨基酸注射液最常用的是含有18种氨基酸的注射液,常用于低蛋白血症,也可用于蛋白质摄入不足、吸收障碍等导致氨基酸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的患者,以及改善手术后病人的营养状况。

从医药角度来说,氨基酸注射液并非万能补药。其说明书中明确规定,滴注过快可引起恶心、呕吐、胸闷、心悸、发冷、发热或头痛等不良反应,还可能导致疹样过敏反应;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肝昏迷、严重尿毒症患者以及氨基酸代谢障碍等患者禁用;严重酸中毒、充血型心力衰竭慎用。

然而,有很多村民对医学知识了解甚少,误认为氨基酸注射液就是万能补药,甚至把它看作是提高免疫力、增强体质的药物,有的外出务工子女甚至在外地购买氨基酸注射液带回来,给长辈输注“强身健体”。从专业角度来说,这是存在比较大风险的一种“孝敬”。

静脉输注右旋糖酐葡萄糖注射液、
氨基酸注射液一定注意这些!

1、严格按照适应症运用,切勿盲目使用;

2、使用前详细询问患者过敏史、既往史、其他疾病情况等;

如果询问不详,容易在运用过程中发生过敏反应、加重基础疾病等危及患者生命健康,到时候后悔莫及;

3、严格控制滴速:

这是很多基层医生容易忽视的问题,特别是那些平时身体健康者,有的医生心存侥幸心理,很容易因为输注过快而引发危及生命健康的后果;

4、严禁勾兑其它药物:

凡肌注或静脉注射类药物,都有发生过敏反应的可能,无非比例大小而已。若盲目在同一个容器内使用2种及以上药物,一旦不幸发生过敏性反应,很容易误导医生对过敏源的判断。况且,对静脉用药配伍本身有严谨的配伍标准、禁忌等。

5、一定要具备抢救输液反应的设施:

以防万一发生不良反应时,有应急抢救措施。

6、学会拒绝

这是基层医生很容易忽视的话题,总是满足一些“没病输液补补”的需求,殊不知,每一次静脉穿刺都相当于一次小手术,每一次静脉用药都存在风险。
       
特别是有的村民自行购买药物,要求医生为其输注者,更应当学会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