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喹诺酮类药物引起的血糖异常,如何处理?

2021/1/20 8:23:14来源:基层医界作者:高丽丽

加拿大卫生部最近发出警告

鉴于加替沙星可致血糖代谢紊乱,因此糖尿病者禁用,非糖尿病者应用时应加强监测。糖尿病者应用出现血糖代谢紊乱包括症状性的低血糖和高血糖,但低血糖,特别是高血糖,也见于既往无糖尿病史者。糖尿病者应用出现血糖代谢紊乱的危险因素为高龄老人(>75岁)伴有和年龄有关的肾功能减退,隐匿性疾病或使用影响血糖的药物(特别是降糖药物),有危险因素者应用时应严密监测。其引起的血糖代谢一过性紊乱(包括血清胰岛素增加和血清葡萄糖减少),通常发生于开始应用的3天内,有时出现重度低血糖,少数在用药3天后(通常在第4天至第10天间)出现高血糖。在加替沙星上市后监测期间,偶见血糖代谢严重紊乱的报告,包括高渗性非酮性高血糖昏迷、糖尿病性酸中毒、低血糖昏迷、惊厥,意识丧失等。其中大多在治疗后恢复,少数死亡。--摘自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6年第3期《加替沙星致血糖代谢紊乱禁用于糖尿病患者》


患者女,52岁,主因尿频、尿痛伴血尿,既往有头孢菌素过敏史,否认有糖尿病史,患有先天性多囊肾,入院诊断为先天性多囊肾合并尿路感染。第2天起给予加替沙星0.4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用药第7天晨发现患者意识不清,不能对答。考虑喹诺酮类药物可引起中枢不良反应及高血糖,立即停用加替沙星,同时检查血液生化指标,血糖33.5mmol/L,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胰岛素6U持续静脉滴注,同时监测血糖。24h后,意识逐渐转清,血糖11mmol/L,停用胰岛素,1周后复查空腹血糖为6.1mmol/L,餐后2h为11mmol/L。-摘自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6年第3期《加替沙星静脉滴注致严重高血糖反应》


抗菌药物可引起血糖紊乱,如氟喹诺酮类药物和大环内酯类药物等。《糖尿病合并肺炎诊治路径中国专家共识》(2020年)中指出,使用加替沙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和阿奇霉素者低血糖的每千例发生率分别为0.35、0.19、0.10和0.07,而高血糖的每千例发生率分别为0.45、0.18、0.12和0.10。在糖尿病者中,加替沙星、左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较阿奇霉素引起低血糖的相对危险度(OR)依次为4.3、2.1和1.1,引起高血糖的OR依次为4.5、1.8和1.0。加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引起严重血糖异常风险显著高于阿奇霉素,而环丙沙星和阿奇霉素相比,差异不大。《继发性血糖升高的原因(三):药物导致的血糖水平升高》(2020年)中指出,有研究显示,应用加替沙星引起血糖升高的334例患者中,有24例(7%)发生了糖尿病,症状严重者还出现了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也有研究报道,糖尿病者应用加替沙星时血糖升高的几率是非糖尿病者的186倍。



那么,哪些常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可引起的血糖紊乱?该如何处理呢?


氟喹诺酮类药物可致血糖异常升高或降低,机制可能是通过副交感神经使胰岛细胞中的三磷酸腺苷敏感的钾离子通道受阻,致胰岛素分泌紊乱引起。如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加替沙星等,均可致糖代谢紊乱,其中加替沙星对血糖升高的影响最显著,可引起严重的高血糖,在发生低血糖方面,莫西沙星尤为显著。


氟喹诺酮类药物引起的血糖异常与年龄呈正相关,60岁以上糖尿病者发生血糖异常的几率较高,可能与老年人生理机能减退,致垂体前叶、肾上腺皮质功能下降,当发生血糖异常时正常反调节功能减低,不能及时分泌调节血糖的激素有关。


建议氟喹诺酮类药物使用过程中要严密监测血糖,最大限度地降低可能出现血糖异常的风险,同时糖尿病者应用时更需注意。《耐药结核病化疗过程中药品不良反应处理的专家共识》(2019年)中指出,原则上糖尿病者、糖耐量异常者不予以使用加替沙星。氟喹诺酮类药物与降糖药物合用时,可能会发生严重的低血糖或高血糖事件,若联用需加强血糖监测,及时调整降糖药物剂量。


此外,《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修订全身用氟喹诺酮类药品说明书的公告(2017年第79号)》中指出,氟喹诺酮类药物可能会引起不可逆转的周围神经病变,其很快就会发生,通常在几天之内,在一些患者中尽管已停用,症状却可持续超过一年。若出现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如疼痛、灼烧感、刺痛感、麻木感、和/或虚弱或其他感觉方面的改变如轻触感、疼痛感、温度感觉、位置感觉和震动感觉等,应停用氟喹诺酮类药物。


糖尿病为外周神经炎的高危因素,也会致周围神经病变,当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时,需严密监测,并谨慎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同时加用维生素B6、甲钴胺等药物进行辅助治疗。有周围神经病变病史者尽量避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