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关节炎是一种关节退行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骨关节炎好发于中老年人群,发病率高,65岁以上的人群50%以上为骨关节炎患者。累及部位包括膝、髋、踝、手和脊柱(颈椎、腰椎)等关节。
01
病因
骨关节炎是指由多种因素引起关节软骨纤维化、皲裂、溃疡、脱失而导致的以关节疼痛为主要症状的退行性疾病。其病因尚不明确,其发生与年龄、肥胖、炎症、创伤及遗传因素等有关。
02
治疗目的
骨关节炎的治疗目的是缓解疼痛,延缓疾病进展,矫正畸形,改善或恢复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03
药物
非甾体类抗炎药
(1)局部外用药物(贴剂、膏剂、凝胶贴膏等,如氟比洛芬凝胶贴膏),可迅速、有效缓解关节的轻、中度疼痛,胃肠道的不良反应轻微,但仍需注意局部皮肤不良反应的发生。
(2)全身应用药物,最为常用的是口服药物。口服非甾体抗炎药需评估风险:如果患者上消化道不良反应的危险性较高(如年龄﹥65岁、长期应用、口服糖皮质激素、上消化道溃疡出血史、使用抗凝药、酗酒史等),可使用选择性 COX?2 抑制剂(塞来昔布、依托考昔);若选用非选择性选择性 COX?2 抑制剂,应同时加用 H2受体拮抗剂、质子泵抑制剂或米索前列醇等胃黏膜保护剂。如果患者心血管疾病危险性较高,应慎用非甾体抗炎药类药物。
(3)同时口服两种不同的非甾体抗炎药类药物不但不会增加疗效,反而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关节腔注射药物
(1)玻璃酸钠:可改善关节功能,缓解疼痛,安全性较高,可减少镇痛药物用量。
(2)糖皮质激素:起效迅速,短期缓解疼痛效果显著,注意每年应用最多不超过2~3次,注射间隔时间不应短于3~6个月。
(3)医用几丁糖:具有粘弹性,可作为关节液的补充成分,减轻关节疼痛,改善功能,每疗程注射2~3次,每年1~2个疗程。
(4)生长因子和富血小板血浆:可改善局部炎症反应,并可参与关节内组织修复及再生,但目前对于其作用机制及长期疗效尚需进一步的研究。
镇痛药物
缓解骨关节炎症状的慢作用药物
抗焦虑药物
中成药
如人工虎骨粉、金铁锁等有效成分的口服中成药及外用膏药。有研究表明中药可通过多种途径减轻疼痛、延缓骨关节炎的疾病进程、改善关节功能,但对于其作用机制和长期疗效尚需高级别的研究证据。
这是一个特别罕见的病例,小女孩出生时...
双手皮肤干燥、老化,接触水后皮肤变白、脱皮,水干后...
来源:村医导刊 □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基层卫生处 王...
5月8日,发表在Cell子刊《Ce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