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汀类药物应用误区,看看你自己有没有踩过

2020/5/17 21:46:34来源:医护多作者:医护多团队
血脂异常代谢不仅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还在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研究表明,我国对于血脂异常的知晓率、控制率和达标率都是比较低的,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就医务人员层面来讲也还存在一些误区。
 
误区一:他汀类药物可以使血糖增高,不应对糖尿病患者进行他汀类药物调脂治疗

近年来,一些研究(苏格兰冠脉预防研究的回顾性分析和JUPITER研究等)显示他汀类药物会使患者(不管有没有糖尿病)的空腹血糖水平升高。因此,有人认为他汀类药物应该慎用于糖尿病患者,这种看法是不对的。

尽管一些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可以引起血糖水平升高,但是仍有相当多的研究已经明确证实,他汀类药物不会引起血糖升高,相反可以明显改善糖耐量降低、空腹血糖异常和糖尿病患者的预后,减少这些患者的心血管病风险,在糖尿病患者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中都有积极的作用

而他汀类药物对于糖代谢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大规模临床试验考证
 
误区二:不重视危险分层,调脂治疗千篇一律
 
大量的循证医学资料证明,他汀类药物可以使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在临床上获益,但是获益程度随患者是否存在危险因素和所应用的调脂药物种类、剂量的不同而不同

一般来讲,患者的危险程度越高,调整合适的调脂药物后,患者就能获益。

因此,我们要根据患者存在的危险因素对患者进行分层,再根据患者血脂水平,选择不同种类、剂量的调脂药物进行相应的治疗。
 
误区三:他汀类药物调脂作用差不多,用哪一个都可以

目前临床获准应用的他汀类药物有辛伐他汀、氟伐他汀、普伐他汀、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匹伐他汀,它们的调脂强度是不一样的。

像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匹伐他汀可以降低LDL-C水平近50%,为高强度降脂药。而其他他汀药物都属于中低强度降脂药,可以降低LDL-C水平30%左右。

而且,不同的他汀类药物与其他药物的作用不完全相同,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服用不同的他汀类药物时的监测标准和剂量调整也不相同

所以,在选择他汀类药物时,应根据患者的情况个体化考虑。
 
误区四:不知道他汀类药物具有抗心肌缺血作用

以往认为他汀类药物的主要作用是调脂,从而忽略了这一类药物还具有的抗心肌缺血作用。

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的抗心肌缺血机制是其调脂外作用所致,包括抗炎、抗氧化、抗血小板积聚和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其中发挥主要作用的就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他汀类药物可以通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少脂质过氧化、抑制炎症反应、抑制单核细胞的迁移与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分泌、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凝血因子、增强纤维蛋白溶解活性的作用,降低斑块内的脂质含量,并增加纤维帽的厚度,有利于斑块的稳定,改善血管舒缩功能,从而达到抗心肌缺血的作用。
 
误区五:不重视他汀类药物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强化作用
 
以往有些人认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治疗,主要是抗栓、抗凝、抗心肌缺血治疗,而调脂治疗是次要的。

但实际上,如果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期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积极进行调脂治疗,通过他汀类药物的非调脂作用,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等作用可以使易损斑块稳定,能够有效地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急性期死亡率和改善心肌缺血症状,明显改善这类患者的预后

目前认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属于极高危,无论患者的基线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多少,不分性别和年龄,都应该尽早给予他汀类药物强化调脂治疗。如果没有安全性的不利因素,可以使LDL-C降至<2.07mmol/L或在原有基线上降低4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