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医请注意秋季肠道传染病的防治

2018/11/3 19:58:16来源:村医之家作者:严国进

村民小张前几日突然感觉有些畏寒,发热达39℃,全身也没有力气,还肚子痛、恶心、呕吐,每日排便要数十次,一开始只是稀便也没在意,后来大便中竟然有血!小张立刻前往村卫生室就诊。

 

乡村医生不敢怠慢,考虑到不是一般的腹泻,立即用卫生院送来备用的腹泻病采样瓶采集了小张的稀便,并陪同小张,来到卫生院,经过化验并结合临床,诊断为细菌性痢疾。

秋季为什么容易得细菌性痢疾等肠道传染病? 

由于早晚温差较大,食物易腐败变质,加之季节交替,人体胃肠和免疫功能处在适应的过程,若饮食不当、不洁,极易发生食源性疾病,甚至肠道传染病。


秋季最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有哪些?

秋季最常见的肠道传染病主要有轮状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细菌性痢疾、手足口病、霍乱、伤寒或副伤寒、甲型肝炎、戊型肝炎等。

流行病学特点

肠道传染病是由多种细菌和病毒感染引起的以消化道症状为主的传染性疾病。这些疾病发病急、传播快、传染性强、危害性大,如不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很容易造成某种肠道传染病的流行。


传染源

主要是肠道传染患者和病原携带者,其粪便和呕吐物中带有的大量致病菌,从体内排出,污染周围环境和水源。


传播途径

经水传播:如果生活饮用水源被肠道传染患者和病原携带者排出的粪便、呕吐物污染或在水中洗涤患者的衣裤、器具、手等,都容易造成水源污染,可引起霍乱、伤寒、细菌性痢疾等疾病的暴发流行。

 

经食物传播:食品在加工、储存、制作、运输、销售等过程中,被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污染,可造成局部的流行和暴发流行。

 

接触传播:通过握手、使用或接触患者的衣物、文具、门具、门把手、人民币等造成病原体传播。

 

昆虫传播:有些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可在苍蝇、蟑螂等媒介昆虫体内存活一段时间,并随着昆虫的活动进行传播,再传给别人。

易感人群

人群对本病均易感。但在气温高、湿度大、降雨量多、经济条件差、卫生设施落后、饮水和环境不卫生的地区,发病率高;;文化程度低、个人卫生习惯差的人也容易感染发病。

临床特点

一般临床症状主要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胃肠道症状,有些可伴有发热、头痛、全身中毒症状。

 

症状的轻重要看感染的是哪种细菌和病毒,有些肠道传染病来势十分凶险如霍乱和中毒性细菌性疾病、食物中毒等,细菌在人体内大量的生长繁殖,毒素迅速进入人体血液,若不及时治疗,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病,导致多器官衰竭而死亡。


预防措施

六要

一是食物(或海产品)要新鲜、要煮熟煮透;


二是食具(碗、筷、汤勺等)要煮沸消毒;


三是要消灭苍蝇;


四是饮用水要消毒,生吃瓜果应洗净,用开水烫过或削去皮;


五是饭前便后要洗手,搞好个人及环境卫生;


六是发现腹泻患者要及时采样,并报告卫生院。


六不要


一是不要吃生腌的海产品;


二是不要喝生水;


三是不要吃苍蝇叮爬过而未重煮的食物和腐败变质、不干净的食物;


四是农村不要在河里、井边洗刷马桶、粪具和吐泻患者的衣服、污物;


五是不要到有急性肠道传染病病菌和病毒的河里去游泳、洗澡;


六是不要到急性肠道传染病家去串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