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巴韦林,是「魔鬼」还是「天使」?

2017/12/7 10:11:26来源:临床用药作者:张明珠

利巴韦林为合成的核苷类抗病毒药,二十世纪 70 年代在国外上市。我国研制的利巴韦林于 80 年代上市。近年来,关于利巴韦林的临床应用尤其是安全性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

有的医生认为利巴韦林有滥用趋势,应该加强管控;也有观点认为利巴韦林经济有效,不应摒弃。本文就为您梳理利巴韦林的 6 大问题,为其合理使用提供参考。

利巴韦林的药理作用


利巴韦林属于广谱抗病毒药,在体外具有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甲肝病毒、腺病毒等多种病毒生长的作用。

利巴韦林的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目前通常认为:利巴韦林进入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后迅速磷酸化,其产物作为病毒合成酶的竞争性抑制剂,抑制肌苷单磷酸脱氢酶、流感病毒 RNA 多聚酶和 mRNA 鸟苷转移酶,从而引起细胞内鸟苷三磷酸的减少,损害病毒 RNA 和蛋白合成,使病毒的复制与传播受抑。

利巴韦林的安全性问题


利巴韦林被认为是「魔鬼」,最主要原因就是它的安全性问题。

2006 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第 11 期)就曾警示利巴韦林的安全性问题,其最主要的毒性是溶血性贫血,在口服治疗后最初 1~2 周内可能出现血红蛋白下降、红细胞下降、白细胞下降,其中约 10% 的病人可伴随心、肺方面的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