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是一种症状,它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如病毒感染、细菌感染、伤风、感冒等,处理不当,尤其是用药不慎,就会掩盖病情,延误治疗。 首先要辨明病情,找出发烧原因:如伤风、感冒引起的发烧,适当用些退烧药是可以的,但新生儿发烧则不可随意用退烧药,因为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体内各种酶系发育尚不完全,机体保温、保暖、散热功能差,但环境温度改变,过热、着凉都可以引起发烧,故最好用物理降温,如用暴露肢体、温水和酒精擦澡,体温一旦下降,应立即停止降温,保暖防冻,多饮水。
其次要慎重选药,注意用药剂量,小儿发烧,不要使用退烧针,有些退烧针肌注后,往往引起大汗淋漓、过敏、休克、剥脱性皮炎,且可引起臀部肌肉萎缩,纤维变性,痉挛等,严重的影响下肢活动,内收受限,跑不快。 前两天,黄女士3岁的女儿一直高烧不退,体温最高时接近40℃。送医院就诊后,医生开了一种尼美舒利类的处方药,服药后很快孩子就退烧了。当她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时,发现该药品明确写着“禁止12周岁以下儿童使用”。虽然孩子服药后也没有出现太明显的异常反应,黄女士还是一直出冷汗,她担心这样用药会不会给孩子带来伤害?
到底儿童发烧是不是该用药,如何用药有没有什么准则呢?记者采访了某市妇幼保健院儿科陈医生,他表示,儿童用退烧药要慎重,不能盲目用药,儿童发烧用药至少要遵循以下四点: 首先,孩子腋下温度如果在38.5℃以下,精神状态尚好,学习、工作未受影响,是没有必要用药的,可以试试用物理降温方法,包括洗温水澡或用温水浸过湿热的毛巾擦拭身体。
其次,如果是普通发热建议只用1种药。可首选安全性高的退烧药乙酰氨基酚,该药适用于3月以上的儿童和成人,合理使用安全性高,但过量使用可能造成肝脏损害。布洛芬有较强的退烧作用,会导致大量出汗,不适用于有脱水症状者,肾功能不好者也要慎用。
此外,当只需要服2~3次退烧药症状就能缓解时,用一种药就好了。每增加一种药品,就会使吃错药的风险增加一倍。同时,一旦出现药品不良反应,很难鉴别是哪种药物导致的,会增大治疗的难度。退烧药起效的时间因人而异,一般0.5~2小时内见效。
最后,高烧不退需要交替使用退烧药时,注意用药时间。退烧药大约需要2小时才能达到有效治疗效果,如果2小时后体温仍然维持在38.5℃以上,可以理解为其中的一种药还不能有效退烧,这时可以试试和另一种药交替使用。
对于儿童发烧,除了药物治疗之外,中医在应对儿童发烧方面还有其独特的外治方法。
1、帖敷疗法将中药捣烂或研磨,用易于黏附的物质调匀后贴敷于体表,通过药物制直接接触特定穴位,经透皮吸收以发挥药物治疗的作用。常用药物:连翘、黄连、吴茱萸等外敷治疗小儿风热感冒,生石膏、山栀、蒲公英等外敷大椎、曲池、合谷等穴治疗小儿高热。
2、雾化吸入法将中药制成液体后放入雾化泵中,通过从口鼻吸入,使得药物作用于局部,这种方法吸收快,达到抗炎解热作用。常见药物:清开灵
3、灌肠、直肠滴注疗法由于肠黏膜吸收药物成分,而且吸收后不经过肝脏而是直接进入大循环,避免了药物的首次过滤效应,同时又避免上消化道酸碱度和酶对药物吸收的影响,因此这些疗法具有起效快、副作用小等特点。常用药物:柴胡、黄芩、葛根、薄荷、枳实、大黄、、金银花、连翘、葛根、石膏、知母等。 4、推拿疗法通过特定的手法按摩,达到调整阴阳、疏通经络、调节脏腑、疏风解表、解肌散热的功能,常用手法包括治外感发热手法和清解里热手法。
这是一个特别罕见的病例,小女孩出生时...
双手皮肤干燥、老化,接触水后皮肤变白、脱皮,水干后...
来源:村医导刊 □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基层卫生处 王...
5月8日,发表在Cell子刊《Ce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