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切除术后夺命的并发症究竟是什么?

2016/8/31 14:29:47来源:医客

【一般资料】女,55岁。


【主诉】因反复右上腹疼痛4年、发作1周入院。


【现病史】患者4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 腹疼痛,向右肩背部放射,无寒战、高热等 曾到我院就诊,诊断为“慢性胆囊炎并胆结石”,未经系统治疗 1周前再次出现右上腹疼痛来我院就诊,要求手术。


【既往病史】无肝炎等病史。


【查体】体温37℃,脉搏70/min,呼吸19/min,血压120/70 mmHg。巩膜及 身无黄染,无肝掌 腹部平坦,右上腹轻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脏不大,移动性浊音阴性。血红蛋白98 g/L,血白细胞12×10^9 /L,丙氨酸转氨酶(ALT)53.9 U/L,y-谷氨酰转移酶(GGT)561.9 U/L,碱性磷酸酶(AI P)355.1 U/L,总胆红素14.2 umol/L,直接胆红索5.4 umol/I ,问接胆红素8.8umol/L,肾功能及血电解质正常 、心电图及x线胸片正常。于人院第2天行胆囊切除术,术中肉眼未发现肝脏异常及腹水增多。术后病理报告:慢性胆囊炎并结石。


以下是群内医生们的初步诊断


“胆囊炎”

“肝脓肿”

“肝炎”


【进一步检查】术后患者逐渐出现腹胀、食欲缺乏,术后第5日腹胀加重,出现咳嗽、双下肢水肿。


腹腔积液约800 mL;X线胸片示:双侧胸腔少量积液:复查肝功能:总蛋白52.4 g/L,白蛋白21.1 g/L,总脾红素65.1 umol/L,直接胆红素35.4umol/L,间接胆红素29.7 umol/L,ALT 18 U/L,ALP 465.2 U/L,GGT 548.6 U/L,血钙1.9 mmol/L,血淀粉酶正常。腹腔穿刺液常规:呈金黄色,白细胞l50×10^6/L,余正常。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均阴性。


以下是群内医生们的进一步诊断


“心衰”

“腹水”

“腹腔积液”

“肝管瘘”

“肿瘤”

“肝衰碣”


【治疗经过】给予补充白蛋白、输血等治疗无好转,考虑可能有胆漏存在,术后15天行剖腹探查术。术中除见腹腔内金黄色腹水外.探查腹腔脏器未发现异常。为明确病因,于首次术后40灭行肝穿刺活检,病理检查报告:慢性肝炎并肝损伤。随后患者病情进一步加重,双下肢高度水肿,胸、腹水增加,重度黄疸,血清蛋白持续下降,于胆囊切除术后50天死亡。患者死亡后引发医疗纠纷,经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委员会鉴定,否定医疗事故:经医患双方调解,医院给予患方一定经济补偿后解决纠纷。


【最后诊断】胆囊切除术后并发肝功能衰竭、慢性胆囊炎并结石


【病例讨论】

慢性胆囊炎并结石是外科常见疾病,手术切除胆囊是治疗此病的有效方法。此例术后出现严重而难以纠正的低蛋白血症和大量的胸水、腹水及阻塞性黄疸,最终导致死亡。回顾病史,无急慢性肝炎病史,但术前ALT、ALP、GGT有不同程度升高,提示肝功能有损害,但没有引起医生的足够重视。  在手术应激刺激下诱发低蛋白血症、肝功能衰竭。术后肝穿刺活检病理检查证实为不明原因的慢性进行性肝脏疾病,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考虑存在轻度的胆汁性肝硬化。胆汁性肝硬化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本例不存在引起继发性的胆总管结石、胆管闭塞及狭窄等疾病,故推测为原发性。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以肝脏内进行性小胆管毁损伴门静脉炎症、慢性胆汁淤积为特点,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一种类型,多见于35~65岁女性,预后差异很大而不可预见,目前主要采用对症及支持治疗。


本例无明确手术禁忌证,胆囊切除术不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但是诱发因素,肝功能有损害时,患者手术耐受性降低,手术可能加重肝脏负担,甚至导致肝功能失代偿,应引以为戒。本例提示,对有肝功能轻中度异常且原因不明者,要考虑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可能,谨慎行肝胆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