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功能性消化不良?

2018/5/10 16:09:32来源:王伯军大夫谈消化作者:王伯军 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


引言:“消化不良”在医生和大众眼中是不一样的!消化不良有器质性和功能性之分,两者症状相似,但性质截然不同,如何做到正确诊断相当重要!


消化不良


医生:你有什么不舒服?

患者:我消化不良。

医生:你说的“消化不良”是指哪一方面不好呢?

患者:我看到大便里有菜叶、菜梗等食物原形。


门诊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患者。其实,人体的消化功能有一定限度,对某些食物不可能完全消化,尤其是粗纤维较多的蔬菜,如芹菜、咸菜、芥菜等,不可能完全消化;虽然某些食物容易消化,但进食过多,超过人体消化能力时,也不可能完全消化,部分会以食物原形随大便排出,这实属正常现象,并不是消化不良。


医生眼中的消化不良指的是什么呢?


消化不良:可表现为上腹疼痛、胀闷、早饱(少量进食即感觉已饱)、烧灼感、嘈杂感、胃纳差、嗳气、恶心、呕吐等等症状。


消化不良 ,是指一群症状,患者可能只表现其中一种或几种症状,各个患者的症状可以完全不一样。


消化不良包括:器质性消化不良、功能性消化不良。两者的症状相似,但疾病不同,后果不同,治疗也不同,必须仔细区分!


器质性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的症状是由食管、胃、肠、肝、胆、胰等消化器官本身病变引起,如食管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萎缩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胃癌、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胆囊结石、慢性胰腺炎、胰腺癌等等,也可能是一些全身性疾病的早期表现。


功能性消化不良


1)消化不良的症状起源于胃、十二指肠;


2)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沉等均正常,胃镜检查只发现慢性浅表性胃炎;


3)患者病史较长,可以是几个月,甚至几年、几十年,症状反复发作;


4)往往伴随多种全身症状,如心悸、胸闷、头晕、头痛、透不过气等等;


5)难以用某种器质性疾病解释。


功能性消化不良,胃镜检查可以是慢性浅表性胃炎,也可以在胃镜下有少量散在点状糜烂,但活检病理只轻、中度炎症。


若胃镜病理活检是重度慢性炎症,尤其是活动性炎症,则该患者更可能是慢性胃炎急性发作。慢性胃炎急性发作,往往有明显诱因,如进食过多的刺激性、不易消化、寒冷食物后,发病时间较短,只几天、几周,患者治疗后容易好转,其治疗原则也与功能性消化不良不同。


要格外注意,患者上腹胀、痛、不适、嗳气、恶心,不一定是胃病引起的,要高度警惕胃外疾病!


胃周围有很多器官:十二指肠、部分小肠、肝、胆、胰、脾、双肾及肾上腺、横结肠。内脏器官的神经支配常存在着交叉,在体表定位不准,所以“上腹不适”除了胃部本身病变,还有可能是其它器官出现疾病。


这些胃外器官发生病变,也可能会给我们“胃痛、胃部胀闷不适”的感觉。例如,肝、胆、胰的急、慢性炎症、肿瘤都可以表现为胃部疼痛、胀闷不适。因此,上腹不适别总以为只是胃病,如果常规治疗无效或不能解释的症状,应做更加全面的检查。


如何来确定功能性消化不良呢?


功能性消化不良目前主要根据罗马III标准诊断,其诊断必须包括:


1. 以下1条或多条:

     

     a.餐后饱胀不适,每周几次;

     b.早饱感,每周几次;

     c.上腹痛,每周至少1次;

     d.上腹烧灼感,每周至少1次;


2. 并且没有可以解释上述症状的其它功能性疾病。

    

3.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满足以上标准。


功能性消化不良又可以细分为:


餐后不适综合征

进食正常食量后出现餐后饱胀不适感,或者,因早饱感抑制了正常进食。

    

上腹疼痛综合征

中等程度以上的上腹部疼痛或烧灼感。

    

这两者可以相互重叠,又可以伴有嗳气、恶心、呕吐、呃逆等症,使表现更加复杂化。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胃、十二指肠的功能性疾病,机体无器质性疾病,但其症状无特异性,与很多器质性疾病类似,一些器质性疾病早期时可能只表现上腹胀闷、疼痛等。因此,要确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断必须进行一些相关的检查以排除器质性疾病,如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血沉、肝肾功能、血肿瘤标志物、上腹B超、胃镜,有时甚至CT、磁共振检查等等,这对明确诊断是必要的。


诊断标准强调症状持续3个月,总病史长达6个月,目的就是为了防止把器质性疾病误诊为功能性疾病!因此当患者发病不足3个月时,更易误诊,必须动态观察患者的病情,必要时过段时间需重复某些检查,尤其当按照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时患者症状无明显好转,更应重新考虑诊断的正确性,做相应检查以明确。


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检查,

可能会出现以下二种截然不同的情况


1.患者自认为只是胃病,只愿做胃镜检查,拒绝其它检查;有些甚至连胃镜也不愿做,自认为多年的老毛病,吃些助消化的药就行。有此可能造成误诊!有些器质性疾病,开始是良性病变,反复多年后可演变为恶性疾病,如慢性肝炎、胃溃疡,则后果更严重!


2.患者终日担心自己的疾病,怀疑自己得了癌症,惶惶不可终日,到处就诊,每次会要求医生进行详细检查;有些医生本身经验不足或担心漏诊误诊也会要求患者多做一些检查,由此造成过度检查,浪费医疗资源!


既要防止过度检查,又不能误诊,尤其是恶性肿瘤早期缺乏典型症状,特别是胰腺癌。因为胰腺脏器隐蔽、胰腺癌症状极不典型、又B超对胰腺敏感性较差,往往容易漏诊、误诊,难以早期发现。


因此,必须高度警惕以下注意器质性疾病的“报警症状和体征”:


  • 45岁以上,近期出现消化不良症状。

  • 有消瘦、贫血、呕血、黑粪、吞咽困难、腹部肿块、黄疸等其中一条症状。

  • 消化不良症状进行性加重。


对有上述一条“报警症状和体征”的患者,就必须进行相关检查,直至找到病因。


对年龄小于45岁,且无“报警症状和体征”者,可选择基本的实验室检查和胃镜检查;也可先经验性的治疗2周,观察疗效,对诊断可疑、治疗无效者再相应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