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春季流感肆虐,打流感疫苗有效吗?

2020/1/17 13:54:27来源:上海药讯作者:王新宇

流行性感冒是由甲型或乙型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疾病。该病几乎每年流行,主要发生在温带气候地区的冬季。流感病毒以其高突变率而闻名;这种病毒进化妨碍免疫系统保护机体免受新型病毒变种感染。因此,针对新的流行病毒每年均需开发新流感疫苗。疫苗的保护效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疫苗所含病毒株与暴发中所流行病毒间的关系。每年接种流行性感冒疫苗是一项预防流行性感冒的重要公共卫生措施。然而,我国公众对接种流感疫苗的事情却显得比较“谨慎”,接种率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流感疫苗安全不良反应小,可以放心接种



目前在我国使用的流感疫苗多属于灭活疫苗,也就是“死疫苗”,生产过程中先对病毒或细菌进行培养,然后用加热或化学剂将其灭活。死疫苗产生的抗体有中和、清除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生的毒素作用,对细胞外感染的病原微生物有较好的保护效果。灭活疫苗通常耐受良好,最常见的副作用是手臂注射部位的疼痛。

由于流感疫苗安全性较高、副作用小,所以除了6个月以内的婴儿以及对疫苗成分过敏或严重过敏体质者,对于接种人群没有太多的限制。在临床试验中,严重不良事件的报道非常罕见。常见的副作用主要表现为局部反应,包括接种部位红晕、肿胀、硬结、疼痛等,全身反应有发热、头痛、头晕、嗜睡等。这些不良反应通常是轻微的,并且会在几天内自行消失,极少出现重度反应。

接种了流感疫苗,不代表不感冒



首先任何疫苗的保护率都不会是100%,所以流感疫苗也不能包治感冒。注射流感疫苗可以预防流行性感冒病毒,但不能防止普通性感冒的发生。
由于流感病毒以其高突变率而闻名,机体对出现的新变异型病毒没有免疫能力,每年针对当季流行病毒开发新疫苗。在流感流行季前,根据先前流感流行季结束时流行的流感病毒的全球监测来确定当季疫苗所包含的流感抗原。罕见情况下会出现疫苗病毒株与流行病毒株不匹配,导致疫苗效力降低。同时,在接种疫苗后身体需要一段时间来产生抗体。在产生足够多的抗体之前,仍然会感染流感。尽管如此,接种了流感疫苗也可以减轻流感症状,恢复得也更快,并减少儿童、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所以,接种疫苗越早越好,且每年应该接种当年的疫苗。
哪些人群适合接种流感疫苗?



在2019年7月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明确提出儿童、老人、慢性病患者是流感的高危人群,建议每年接种流感疫苗,鼓励有条件的地区为60岁及以上老人、托幼机构幼儿、在校中小学生和中等专业学校学生免费接种流感疫苗。建议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和老年人等高危人群主动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

当然,如医护人员、护工、幼师、中小学教师等有接触流感患者机会的也属于高危人群,建议也能主动接种。高危个体及其密切接触者以及医疗保健工作者仍应作为疫苗接种工作的优先接种对象。
十月份前,接种疫苗的最佳时机



因为流感病毒种类很多,变异很快,几乎每年都要发生改变,而每一年引起流感的病毒也是不相同的。正是由于流感病毒经常变异,世界卫生组织每年根据新的监测结果,定期公布用于疫苗制造的毒株,厂家依此来生产当年的流感疫苗。

通常接种流感疫苗2-4周后,可产生具有保护水平的抗体,6-8月后抗体滴度开始衰减。流行性感冒暴发通常发生于冬季,南北半球月份不一样。成人应每年接种一剂流感疫苗,最好在社区流感开始活动之前接种(北半球不迟于10月底,南半球不迟于4月)。接种之后,基本能保持一年的有效预防。目前,流感疫苗主要有两类疫苗:三价疫苗和四价疫苗。至于三价、四价均可自愿选择,无优先推荐。其中,作为新一代抗流感的“利器”,四价流感疫苗由于增加了一种病毒抗原,所提供的保护也就多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