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约完成后,农村定向医学生何去何从

2021/5/10 11:22:14来源:健康报作者:河南省卫生健康委 徐宏伟

作为“强基层”的一项重要举措,国家从2010年起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项目,重点为乡镇卫生院及以下的医疗卫生机构培养从事全科医疗的卫生人才。


这一工作开展十余年来,已累计招录培养农村定向医学生近6.3万人,其中中医临床专业近1.3万人,西医临床专业约5万人。约3万名培养对象(其中中医临床专业有5000人,西医临床专业约2.5万人)已完成5年临床专业本科教育及3年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履约到基层开展工作。


该项目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初步引领基层开展全科医疗服务的探索,涌现了一批新时代敢于开拓、甘于奉献、情系乡邻的优秀定向全科医生。


今年,国家首批农村定向全科医生即将完成履约服务。下一步,如何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作用,实现定向全科医生个体与国家利益、基层群众利益的多赢?笔者近期对此进行了调研,并走访部分定向全科医生代表。他们的心声或许能给出一些提示。


微信截图_20210510112941.png


建议与分析:应鼓励县级医疗机构优先招聘辖区内已完成履约服务的优秀定向全科医生。


无论是国家关于农村定向医学生的政策,还是不少中西部省份的细化工作方案,鼓励对已履约完成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全科医生采取“县管乡用”的方式,在职称晋升、岗位聘用、薪酬待遇等方面与临床专业硕士研究生同等对待。


如果“到上一级医疗机构工作”的要求能够得到各地支持,在完成履约后,有望有超过70%的定向全科医生将继续留在县域内服务。


笔者认为,如将完成履约服务的全科医生招录到当地县级医疗机构,借助县域医共体牵头医院的优势,他们可发挥更大作用。如河南省永城市大王集乡卫生院医生刘相位,2020年8月,永城市医共体集团按照“等额式对调”的方式,将其安排到总院(永城市中心医院)工作,负责所在医院的全科医学科医疗、教学,以及与基层医疗机构联络等工作,在促进县域内医联体运作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微信截图_20210510113019.png


建议与分析:应积极鼓励已完成履约服务的定向全科医生根据本人意愿,到上级医疗机构短期进修,学习专业特长。


鼓励有一定基层工作经验的全科医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结合当地患者及病种的需要,有计划地安排他们到上级医疗机构短期进修,更有利于定向全科医生的能力提升。


如河南省永城市陈官庄卫生院医生张毛帅,在履约服务期间,根据单位发展和基层患者的需求,主动申请到河南省中医院学习中医外治适宜技术。在返回基层工作后,张毛帅的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也带动了卫生院中医科的发展和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推广普及。


正在河南省驻马店市驿城区履约服务的定向全科医生李想说,她还想学一些检验专业知识,因为基层人才缺乏,必须一专多能,才能更好地服务基层。


正在河南省沈丘县履约服务的密重庆医生,则希望到大医院肿瘤外科进修。因为目前他所在的地方此类患者较多,由于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所限,患者不得不转到大医院,既不方便患者,也给患者家庭增加了交通、陪护等额外经济负担。


微信截图_20210510113053.png


建议与分析:持续加大对全科医学理念和政策的宣传力度,大力宣传履约医学生中的先进典型。


在笔者调查的181名定向全科医生中,仅有74名(约占41%)在基层医院的全科医疗门诊;有38人(约占21%)被安排在公卫、管理,甚至其他非医疗工作岗位上。


作为国家为基层订单式培养的全科医生,他们除5年本科临床教育外,还接受了3年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但有不少数量的乡镇卫生院没有设置全科门诊。


但尽管条件有限,首批履约的全科医生大都在积极探索基层全科医疗的服务模式和方式,也涌现了一批先进典型,得到当地群众的充分认可。建议在国家层面评选表彰一批,进一步加大全科医学政策和理念的宣传普及力度,更好地促进基层全科医学事业发展。


微信截图_20210510113157.png


建议与分析:持续深化基层综合改革,加快基层医疗机构用人机制改革,优化基层用人环境。


在181名受访对象中,有62人(约占34%)认为基层用人环境不理想,有143人(约占79%)认为工资低、待遇差,有144人(约占80%)认为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改革发展的政策落地不到位。


例如,一名在中部省份履约服务的定向全科医生反映编制尚未落实;在个别地方,“五险一金”也存在没落实的现象;在农村履约服务的定向全科医生可提前晋级职称的政策,有地方人事主管部门工作人员以“乡镇卫生院属城镇,不是国家文件所指的农村地区”为由,拒绝落实。


随着医改的深入,基层医疗机构负责人要向专业化、年轻化发展。要真正把党性强、作风硬、执行力强、愿意干事创业的人,通过改革干部选拔机制推选出来,真正让基层医疗机构的“领头羊”发挥应有作用,把各项医改政策最大限度地落到实处,从根本上解决“最后一公里”现象。


微信截图_20210510113235.png


建议与分析:国家及地方财政支持多元化基层卫生人才招录培养及使用方式。


国家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招录培养作为国家财政支持的强化基层全科人才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5年本科临床专业院校教育的投入加上3年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财政投入,人均20万元以上。8年学成后,定向全科医生的服务签约期为3年。


建议国家财政对基层人才项目进行多元化投入,并适当增加中医专业及大专层次的基层人才培养项目。基层对中医师的需求缺口更大,人才需求更迫切,且中医全科医师在基层不受大型检查及医疗设备制约,能够更好地发挥独特优势和作用,更能满足基层群众“预防为主”及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