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7万人!基层医师数量确定

2020/8/20 19:22:02来源:医师报

8月1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秋冬季疫情防控,以及医疗卫生工作者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的作用情况。热点问题,共同关注。



1.目前全国的医师人数有多少?


一是医师队伍不断壮大,能力水平不断提升。截至2019年底,我国医师队伍总数达到386.7万人,比2015年增加了将近83万人,增长27.2%。在医师队伍当中,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占到57.4%,比2015年增长了8个百分点。


二是基层医师队伍建设取得成效。2019年年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师数量达到143.7万人,比2015年增加了33.5万人,增长30.4%。


三是通过重点支持,在一些薄弱专业的医师队伍建设中也取得了成效。比如,儿科、精神科等紧缺专业的医师数量在这几年增长迅速,像儿科专业的医师,在2019年已经达到了23.4万人。


2019年我国医疗卫生机构的诊疗人次达到了87.2亿人次,比2018年增长4.9%,比2015年增长13.4%。从住院量来看,2019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的入院人数是2.66亿人次,比2018年增长4.5%,比2015年增长26.3%。


2.新冠肺炎疫情中公共卫生医师发挥哪些作用?


公共卫生医师是我们国家四大类医师中的一类,是我国医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我们国家公共卫生人才队伍的骨干力量。


2019年,我国共有公共卫生医师11.5万人,他们广泛分布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及医院等医疗卫生单位,从事着疾病防控、维护健康、健康促进等公共卫生的工作。


在这次疫情防控工作中,临床医生治疗病人,减少存量,而公共卫生医师是阻断传播、控制增量,在有效防范疫情扩散蔓延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一,公共卫生医师是疫情防控决胜千里的参谋员。在海量数据和信息中,动态分析研判疫情趋势和防控策略、措施,为政府部门提供既有前瞻性又精准的专业防控建议。


第二,公共卫生医师是抽丝剥茧的侦察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核实传染源,明确密切接触者,还原传播链条,有效遏制疫情蔓延。


第三,公共卫生医师是务实肯干的勤务员。自觉承担起最大限度控制感染者增量的职责,督导指导重点场所和工作人员做好环境的卫生消杀和个人的防护。


第四,公共卫生医师是一锤定音的技术员。疾控机构的实验室检测人员日夜开展实验室检测,为病例的确诊、排除和病愈出院及解除隔离提供最强的依据。


第五,公共卫生医师是求真务实的研究员。第一时间确定了新冠病毒的全基因序列,研发了PCR的检测试剂和血清学的快速检测试剂,为实验室确诊提供了基础性的科研保障。


第六,公共卫生医师还是接地气的宣传员。在各地防控现场,公共卫生人员积极开展科普宣传,在传播科学、解疑释惑、安定人心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全社会群防群控筑牢了隐形的防火墙。


3.如何提升基层社区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一是继续完善政策支持,并将相关政策落实到位。稳定基层卫生人员队伍,提升人员素质,引导媒体,民众宣传。提升基层医务人员的形象和职业的荣誉感。


二是努力改善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对基层医务人员开展多层次培训,树立基层医务人员正确的价值观,强化岗位胜任力,提升医务人员的职业素养,搭建职业发展平台,全方位提升基层医务人员的职业发展前景,使其成为居民身边的大家民医,从而扎根于基层,更好服务于百姓。


4.当前我国应采取哪些措施来防范疫情的蔓延和扩散?


现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依然呈现增长的态势。对于我国防控新冠疫情来说,重点要做好防止病例的输入。


一是防止感染的人把病毒带入国内,造成传播。


二是防止病毒通过污染的冷冻食品带入国内,造成传播和扩散。


在没有广泛的应用疫苗的情况下,要控制好新冠肺炎,主要还要依靠公共卫生的措施,包括戴口罩、洗手、通风、隔离、减少聚集这些措施。


灵敏的监测系统是我们控制疫情反弹非常重要的措施。一旦疫情发生,很快就能捕获到、发现到,至少需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病人。如果一个人出现了发热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不能拖延,避免延误疫情的发现。


二是社区的卫生服务中心和医院的门诊。当首例病人来就诊时,医疗机构有意识、有能力诊断,而不会造成误诊、漏诊。


三是疾控部门。当第一例病例发生时,疾控部门有能力找到潜在的传染源头,能够判定疫情可能的规模,为防控提供决策依据。实践证明,只要我们能够第一时间发现疫情,就能够控制疫情。


5.今年秋冬新冠肺炎疫情形势如何?


实际上新冠疫情不分冬夏,如果防控措施不到位,随时都有可能卷土重来。冬季,其他呼吸道传染病的增加,使得防范新冠变得更加困难复杂,经过半年多的实践,我国的新冠疫情不会再出现像年初武汉那样的严重情景。基于以下两个事实:


一是,在1月份、2月份,当武汉发生新冠疫情的时候,有很多在武汉工作的返乡的人,他们流到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那些病例输入到30个省,由于防控措施到位,没有一个省总病例数突破2千,除了湖北以外,另外30个省没有一个省突破2千的病例数。30个省当中,也只有4个省突破了1千。


二是,4月份、5月份在东北局部地区出现了输入病例引发当地的传播扩散,在6月份,北京又发生了以新发地为源头的突发疫情,7月份,又出现了大连和新疆乌鲁木齐的突发疫情,这几起聚集性疫情,由于发现及时、措施得力,很快得到了控制。


对于广大老百姓来说,有三点提醒:第一,要保持防护意识。第二,坚持采取防控措施。比如,勤洗手,到重点场所,特别是通风不好的地方要戴口罩,保持通风。第三,非常重要,一旦出现发热、头疼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千万不要拖延,这样对于本人来说有利于及时诊断治疗康复,同时也有利于第一时间发现疫情,对总体的疫情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6.我国如何做好今年秋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秋冬季节的疫情防控工作,在7月3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专门召开了电视电话会议,孙春兰副总理强调,要严防聚集性疫情,做好秋冬季的防控工作。在同日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了全国卫生健康系统的电视电话会议,传达贯彻落实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会议的精神,部署全力做好秋冬季疫情防控的相关工作。


一是梳理各项常态化的防控措施。结合秋冬季的特点,进一步健全重点场所、重点环节的防控方案。国家卫生健康委近期印发了农贸集贸市场新冠肺炎环境监测的技术方案,农贸集贸市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技术指南,以及高等学校、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秋冬季疫情防控的技术方案,同时还发布了学校传染病症状监测预警技术指南,传染病疫情居家隔离期间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指南等技术标准和措施,科学规范指导农贸市场、学校等重点场所和重点环节的疫情防控工作,进一步强化技术方面的指导。


二是国家卫生健康委继续会同发改、财政等部门统筹利用好抗疫国债的资金、中央预算内的投资等资金渠道,加强核酸检测能力建设。进一步开展人员培训,做好人员、设备、床位、物资等各方面的秋冬季应对疫情的准备,提升疫情应对的各方面能力。


三是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有关部门督促指导各地紧绷疫情防控这根弦,进一步完善疫情防控的指挥系统,毫不松懈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工作。突出抓好监测预警,严格落实“四早”措施,确保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常态化防控机制的有效运转。同时加快核酸检测能力的建设。各个地方目前正在加强预案演练,物资储备和专业培训。要求各个地方要开展大排查、大培训、大演练,提升应急处置的水平和能力,做到有备无患。


进一步广泛开展社会宣传和健康教育的活动,持续保持公众对新冠疫情的警惕性和防范意识,继续倡导一米线、勤洗手、使用公筷这些卫生习惯和良好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