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别让签约服务指标累垮基层医生

2020/8/17 10:34:39来源:基层医界作者:苏研

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财政部、中医药局联合下发《关于做好2020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明文要求,各地要优化项目绩效评价,充分考虑基层承受能力,不提不切实际的高指标,强调评价要向重居民感受转变。


说实在的,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广大基层医生废寝忘食,不分日夜奋战在抗疫一线,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近一段时间以来,疫情已进入常态化的防控阶段,但基层的工作量仍然很大。如何结合基层区域疫情防控态势,进一步强化工作责任,统筹做好后疫情时代防控和日常诊疗、家庭医生签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工作,如何确保城乡居民及时、就近获得基本卫生健康服务,是目前各地卫生健康部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所面临的实际问题。



就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来说

针对孕产妇、儿童、老年人和高血压、糖尿病等签约居民,在健康管理方面,不妨多通过电话和信息化等手段开展随访服务。当然,家庭医生服务团队要主动关心签约居民,推送针对性、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和疫情防控信息,指导签约居民开展自我健康管理与个人防护。并落实好慢性病患者长期处方、延伸处方等政策。

在后疫情时代,为了让家庭医生“签而有约”,不少地方都能创新举措,在确保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的基础上,力戒形式主义,不下达超越实际的指标要求,不盲目追求签约率,真正做到签约一人、履约一人,深受广大基层医生欢迎!



但据调查了解,目前仍有一些地方将签约率作为服务工作干得好不好的主要评价依据。另外,签约服务与基层医疗服务能力难以匹配。尤其是危急重病,病人要求上门服务,而基层医生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往往难以处理。




不可否认,由于签约指标过高,基层医生分身无术,各地或多或少存在签而不约、约而不全的现象,签约居民感受不到家庭医生实实在在的健康服务。


要么是绑定式签约,居民不知情,是为完成考核指标而签约,签约只停留在纸上;要么是签约服务不规范,没有按规定时间、要求,健康随访不全;要么是随访只是为了完成量化任务,象征性随访。


笔者认为



在后疫情时代,别让签约服务指标累垮基层医生。各地应根据当前疫情防控形势发展的趋势变化,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分类施策,在基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差异化、精准化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


在布置任务时,要考虑基层医生是否能接得住、做得好。不能一味只重视数据、只重视痕迹、只重视指标,而忽视卫生健康服务的初心和实质,忽视基层医生的能力和感受。


在不切实际的高压态势下,即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达到了,考核也过关了,但换来的却是基层医生的身心疲累,却是签约居民反感、不买账、不满意的尴尬局面。


为了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做细做实,让签约居民有更多的健康获得感。在后疫情时代,各地要量力而行,根据本辖区各基层实际,分别规定常住人口及重点人群的签约率,不宜一刀切,不宜过高。


另外,家庭医生服务要切实签而有约,不能借防控疫情而短斤少两,忽视签约服务的质量。务必真正通过规范协议、明确责任、加强培训、发挥签约团队作用及分级诊疗、上级专家定期下基层等方式,在疫情防控的同时,明确时间节点和健康随访要求,真随访、真服务,充分兑现诺言,并调动基层医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提高其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