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乡村医生的生存现状是什么?
2020年5月7日,陕西省铜川市人大常委会公开一份《关于加强我市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展现了当下乡村医生真实的面貌与困境。

官方调研报告:
大多村医“半农半医”,年收入仅3万元
据国家卫健委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2月,全国村卫生室共616065个,在一年内减少了5635个。而随着村卫生室的蒸发,从2014年至2018年,乡村医生的数量出现了大规模减少。

据官方统计数据,自2014年至今,村卫生室数量逐年减少,趋势未减缓。
村卫生室、村医大面积减少,除了受行政区域规划重组的影响,多个村卫生室合而为一等客观因素外,主要是乡村医生自主选择退出,而缺少村医坐镇的卫生室,只能沦为“空壳”。那么,为什么一个曾经令人羡慕的职业,如今却出现了大规模“出走”现象 ?
全市在岗乡村医生共计724人,50岁以上的占到66%,86.9%为中专以下学历、执业助理以上资质村医仅占16.54%。村医大多为半医半农,在行医的同时从事农活,现阶段,人口在800左右的村医现行政策下,每年收入大概在3万元左右。换句话说,在一个人口在800左右的行政村,单从事村医的月收入仅能在2500元左右。而在2019年12月,广西百色人大调研报告同样显示:乡村医生全年收入人均1443.1元/月,其中低于1000元/月共51人,1000-1500元/月共160人,1500-2000元/月共48人,2000元及以上/月共49人。在这样的月薪水平下,乡村医生不仅要承担农村基础医疗服务,还要承担大量公卫任务。看似端着“国家饭”,但因为身份定义为“农村居民”,他们只能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或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加保险,不能与有编制的医务工作者享受同等的待遇,解决养老在多方推诿下更是“遥遥无期”。
“我侄子喊我去他厂里帮忙,底薪3000块,有五险一金, 我准备干到年底就出去了……”
人活一世,总得为现实低头。
尽管村医的收入状况已捉襟见肘,但在大众眼中,村医却莫名有个“富得流油”的标签。
2019年,央视新闻《村医:要解“近忧”与“远虑”》栏目报道村医的生存现状。

其中谈及当下村医收入状况时,新闻采访连线了甘肃省庆阳市庆城县驿马镇上官村的一位村医魏正广:“乡镇卫生院每个月给村医1000元补贴,我们这个村子和周边的病人比较多,再加上公共卫生和慢性病预防补助能多一些,纯利润收入也就是七八万左右。”他说,他和妻子在村卫生室的收入每年可达17万元。“比一般的村医高”。
于是,在一个国家官方媒体报道中,村医高收入的形象牌就这么立起来了。一句“比一般的村医高”在村医年收入17万的震惊之下直接弱化成泡影……
但甘肃村医魏正广是个什么样的存在呢? 一个拥有三百万粉的中医医师是这样介绍他的:

于是,全国近百万的乡村医生,在魏医生的光芒下,被代表了,被淹没了……于是,挣扎在贫困线上的乡村医生,又一次丧失了呼救权……
在全国广袤的农村土地上,不是每个村医能有天赋、有能力成为“魏正广”,但每个穿上了白大褂的村医都尽职尽责,守护着村民的健康,在国家危难之际“听从党的安排”,他们应当有呼吸权,有话语权,有待遇有养老有保障!
2020年,希望每个普通的村医不再成为被“代表”的大多数,也期待国家能真正看到村医生存困境,切实解决他们的生存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