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年行医仍“赤脚”,村医为何这般难?

2019/12/30 21:00:45来源:红杏e生作者:韩明
近日,每日经济新闻报道“有村医行医二三十年仍然‘赤脚’,乡村医生资格认定未来或迎改善”,讲述了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分组审议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草案内容。其中,在本次分组审议中,乡村医生资格认定成为多位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热议的话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吉炳轩说:“乡村医生的医德是高尚的,医风是纯正的,我很敬佩他们。他们向我提的唯一要求是能给他们正式的医生名分,认可他们医生的资质。”

 
村医名分的核心是收入待遇问题



是的,乡村医生的“名分”问题是近期全国人大常委会成员热议的话题。这是吉炳轩副委员长在河北、北京、天津等地就农村医疗问题进行调研后就广大乡村医生的呼声而公开的表述。

对于这一问题,笔者以为,吉炳轩副委员长讲到了医生的名分,但可能还不是那么直白,他只讲到了乡村医生的“资质”问题,笔者以为“赤脚”不仅仅是一个“乡村医生资格”的认定问题,不是一纸证书,而是要实实在在地解决他们“半农半医”的状况。

吉炳轩副委员长的“医生名分”只是一种含蓄的说法,或者只是其中的一方面,而乡村医生最关心的、最核心的问题还是“待遇”问题,让乡村医生凭医生职业收入足以养家糊口,不再需要从事农业及其他副业来获得收入帮补家用,不再是“农民”“赤脚”的“半农半医”身份,做一名纯粹的医生。
 
年龄学历和执业资格是一大阻碍

农村居民的收入低是我国当前的客观事实,据国家统计局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342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78元。从这可以看出,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城镇居民的三分之一多一点点。

这一点可以说明什么?说明“要想挣更多的钱,就要走出农村”,乡村医生要想收入更高,就要把头上“乡村”的帽子摘掉,不管是自己开诊所,还是去城镇医院上班,这都会比待在村里面挣得多。但是要做到这一点,那就需要更高的学历和执业医师资格。

当前,年龄大、学历低是乡村医生的一大现状,虽然他们会看病,也能看好一些病,但就是没有执业医师资格,有的只是乡村医生证,就只能在村卫生室从事村医工作。而要自由执业,或者跳出农村去到更远更大的地方从事医生工作,他们的乡村医生证无法实现这一点。如果参加医生考试,可能书面知识过不了关。这些人有临床实践经验,但缺少文化理论。这也是为何目前绝大多数乡村医生困在农村,走不出当前困境的一大主要原因。

地方政策落实有问题



众所周知,我国地大物薄,仍处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地区性差异客观存在,而且还不小。经济好的地方,国民收入可以与中等发达国家相媲美;而落后的地区却还有不少的百姓处在贫困线边缘。这也是为何国家这些年一直在扶贫攻坚的根源所在。正是这个原因,不只是普通百姓没钱,而一些地方政府经济也不宽裕,甚至出现克扣挪用乡村医生公卫补贴的问题。

可以说这一问题是很重要的。政府都没钱,靠政府补助生活的乡村医生的待遇如何能够得到提高。虽然国家每年都在提高补助标准,但这个钱也不是全由中央财政承担,各级政府也是要掏出真金白银的。所以国家的政策会出现执行力度不够或者有偏差的问题。经济发达地区问题不大,很可能力度还超过国家标准,但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执行起来难度就不小。更让人气愤地是一些地方还截留中央或上一级拨款,挪作他用,这就必然出现乡村医生补助被克扣拖欠的问题。

这个问题看起是少数地方政府的问题,但给乡村医生造成的影响却是巨大的。


全员入编不符合改革方向


此外,当前乡村医生反应最多的“入编”问题也是重要原因,“编制”就意味着有更高收入。但为何这个问题不能解决?

针对这个问题,已经有不少人包括笔者也提到过,村医入编与国家的体制改革方向不符,现在公立医院都在尝试去编制化,又怎么会让百万乡村医生入编。现实的做法是有条件的让一部分乡村医生取得事业编制,而这些条件无非就是年龄、学历、执业资格,这样就把绝大部分乡村医生挡在了“编制”的大门外。这也是广大乡村医生苦求“入编”无果的根本原因。


结语

综上几点是笔者认为“乡村医生行医几十年,至今仍未摆脱‘赤脚’身份”的主要原因。这里涉及面广,不但有政府原因,也有乡村医生自身的条件限制,所以要解决“赤脚”问题,难度不少,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最后,借用吉炳轩副委员长所言,“破解医改难题的重点在农村,重点在完善村医队伍建设。村医是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分级医疗,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升村医待遇,探索乡村医疗人才培训新模式,吸引大批优质医疗人才到基层,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