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家庭医生签而有约?

2019/4/8 15:25:40来源:基层医师公社作者:散v人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已经发展了好几个年头,但不少群众对家庭医生签约制度还存在怀疑,获得感不强,“签而不约”现象依然存在。


笔者曾听负责签约的社区医生说,没报酬谁履约?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但就我个人来看,有两个因素导致了上面提到的现象。


签约专业人员严重不足


签约医生人员的良莠不齐,让大家对签约医生水平信心不足,且严重短缺的医生资源让不少签约服务只能流于形式。


现阶段的签约医师,绝大多是以前的村医和乡镇卫生院的医生,甚至很多签约服务人员并不是真正的医生。


我国扩招以后每年毕业的医学生很多,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毕业的医学生中很大一部分没有走上医学岗位,而是在毕业的最初或是后来一段时间走向了其他岗位。


可以说,无论是全国哪家医院,不论大小,没有一个医院不缺人。但是医院的招聘要求却一直在提高,从中专到大专再到本科,甚至是现在医学专业的研究生也难以找到一份令自己满意的工作。


基层医疗机构这边又是怎样呢?从现实状况来看,一边是大医院门槛太高,普通的医学毕业生只能望而却步,而一边是基层医疗机构一直严重缺人,却门庭冷落。


于是就出现了各级医院喊着缺人,医学生却在千军万马挤独木桥。所以很多高不成低不就的医学人才就流向了其他社会岗位。


家庭医生签约理论上应该团队协作,包括全科医生、专科医生、公共卫生医师和社区护理人员以及药师等等,但在普通的乡镇卫生院,想达到这种水平是很难的。


一般一个医生身兼两职是常态,就是身兼数职也早就见怪不怪了,所以很多的工作因为人员短缺问题而流于形式。


医生们更是宝贝中的宝贝,一个萝卜一个坑。很多医生认为丢下医院里面的本职工作去履行签约服务,有点本末倒置。


没有合格的医生去履约,而签约服务又是重点工作,任务不能不完成,这样就导致了签而不约。


患者不理解签约服务价值所在


对于刚才那个社区医生的说法,笔者认为,这个签约医生的理解有些偏差。家庭医生的履约费用应该是当时签约医生履行职责后的医事服务费用,而非简单的签约就能拿钱的事。简单来说你给某个人提供了治疗或者医疗服务,那么你才能从这里获取你的费用。


坦白来讲,国内的医疗费用定价是比较低廉的,要通过一般诊疗费来养家糊口不是很现实。


就我们国人的就医习惯而言,患者认为你开药了才算给我治疗了,才可以收费。如果你没有开药或者开刀,那么你就不应该收取费用。


至于咨询、量血压、测体温等等,那是应当的服务,是你诊断疾病必须要进行的工作,不应该收取费用的。更何况是与大家朝夕相处的社区医生或者村医呢,大家都这么熟了,哪好意思收取这些医事服务费?


所以大家都觉得签约服务只是走了一个流程。患者不找医生,医生就没有动力去找患者,去了反而产生很多误会。


综上,医生的人员不足和国人的固有就医思维,使得家庭医生签约制度还有一些暂时不成熟的地方存在。


不过存在这些情况也是可以理解的,我国家庭医生出现时间不长,很多制度还未完善,人才储备还需要时间,百姓的签约意识也还要继续培养。


签约医生必须以患者所需为切入点,化繁为简


那么,既然现有状况暂时不能改变,那么如何在现有条件下打破这些尴尬局面,让“签而不约”成为“有签有约”呢?


凡事都需要找一个切入点,只要找到切入点,就能由繁入简,更快地找到解决办法。把慢病患者作为切入点,让签约变得更及时,笔者觉得不妨一试。


具体来说,就是签约医生了解清楚自己所签人群内慢病患者的基本信息,详细掌握好每个人的用药时间、计量、种类等等,然后在自己的诊所内将其配置完善,掐准患者的药物马上快吃完即将买药的时刻,带着患者所需要的药上门随访,顺便看看能不能让患者同时买药。


这样既可以有较为舒服的理由上门随访,也可以更好地方便患者用药,患者有了获得感,签约医生也有了医事服务费。


其实,很多慢病患者目前都存在购药困难,有的是因为品种的变换,有的是因为行动不方便,有的是没有时间去买。


有人可能感觉,带着患者需要的药去患者家里随访有点推销的意思,但这样做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老年患者在购药方面的问题,同时也可以让医生有签有约,更重要的是签约医生还能从中得到收入,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任何工作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从无处下手到有签有约,需要在长时间的沟通中建立起家庭医生和签约家庭之间相互信任的关系,再以此为起点开展其他各项签约服务,就不会有无从下手的感觉了。最终会让大家切实感受到签约服务带来的方便与实惠,才是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