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医签约为何难?答案找到了!

2019/2/2 21:19:57来源:村医之家作者:白芥子

近日,本地开展了全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培训会,与会领导们在会上晒出了从2016年开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以来的成绩单,同时,指出今年本县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进展缓慢,群众对于签约的获得感不强等一些问题!


作有一名家庭医生,回首三年来的工作,笔者对于目前家医签约服务工作中的一些问题深有感触,所以结合本地签约情况及自身经历简单谈一谈其中的原因与困惑。



三年签约率稳步上升,但今年差强人意



本地自从2016年开展家庭医生签约工作以来,在各级政府的督促及医保上浮报销比例的宣传下,2016年的签约人数为14.82万人,占总人群的23%;2017年签约22.17万人,占总人群的35.05%;2018年签约22.4万人,占总人群的35.39%。


但是2019年的签约情况却是不容乐观,据统计截止1月25日全县签约16.03万人,只占总人群的25.19%,与往年同期相比,少了10%左右。


从这组数字可以看出,今年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进展缓慢,远远达不到市卫健委要求的签约率达到人群的35%,力争40%的目标,更是离本省签约要求在2020年达到总人数50%的规划相差甚远。


签约获得感差成为主要阻碍


本地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是每人每年120元,其中签约服务个人自付30元,公共卫生经费补助每人20元,社保基金补助70元。


签约后可享受的优惠待遇,即签约人群在乡村两级医疗时可减免一般性诊疗费及上浮10%的报销额度和一系列与公卫重叠的慢性病服务。


本地从2016年开展家医签约服务以来,签约人群享受的减免一般性诊疗费共计462.58万元,平均每人享受8.3元;上浮10%的报销金额1974.92万元,平均每人享受上浮报销33元。


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推测出签约人群获得感有限的原因。虽然政策一而再地督促家医签约的推广实施,各地似乎也干的如火如荼,但从地方的这一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老百姓不买账也是有原因的。而且这并非个例,可以说是一种普遍现象。


签约团队阵容大,实际只有村医挑大梁



本地户籍人口64万,家庭医生签签约团队245个,但是全县的全科医生只有222人,实际注册只有152人,而且还有相当一部分注册在二级医院,故每个签约团队中的全科医生仅占一半都不到,甚至还有很多只是挂个名而已。


所以,乡村家医签约中具体与签约人群的履约工作还是由乡村医生地挑大梁,这也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得不到群众认可的原因。


签约团队中全科医生的严重不足及挂名现象,让签约人群众普遍感到不能享受到专业医生的签约承诺,感觉签约与不签约都一样。


因为签约团队一般医疗服务的欠缺,直接影响了三年来履约的各项个性化签约承诺,造成了重点人群续约意愿不强,群众私下议论签约乱搞,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推广遭遇重重阻碍。


家医签约要稳步推行,居民要有获得感


回顾家医签约服务推出之初,本地就在“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的政策护驾导航下迅速开展,并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列入到政府的民生实事中,可见政策方面的春风一开始是给了。但经过这些年的实践,却发现问题实在不少。


在两会期间,多位基层的人大与政协代表提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不足与缺点。认为家签工作缺乏亮点,重点人群反响获得感差,造成基层工作难以开展,完成签约达标率不易等等。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作为促进分级诊疗实施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今后如何走关系到基层医改实施的成效。


笔者认为,面对家签工作推广难的瓶颈,应借鉴全国成功家签模式,从创新家签机制入手,以提升签约人群获得感为宗旨,建立起健全的家签工作保障措施,才能促使家签工作稳步推进。


为了签约达标率而忽视了签约人群的获得感,这种没有为签约人群提质增效的签约服务是不可能得到良性发展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作为基层医改力推的项目之一,只有真正让群众感到签约与不签约是有区别的,才能稳步推进,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