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医生不该为保健品“开路”!

2019/1/29 16:03:40来源:村医之家作者:梅松政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一名男孩,3岁时因食用“三鹿”奶粉导致肾结石,并接受了手术治疗。14岁那年,被确诊为“双肾结石,肾功能不全”。

 

之后,患者父亲听信当地乡村医生推荐,只让患者服用“无限极”牌保健品。最终,2018年2月23日,这名年仅18岁的男孩因“多器官功能衰竭、脑梗死、消化道出血、尿毒症、肾性贫血、尿毒性心肌病、泌尿结石”,抢救无效死亡。

 


从报道中看出

乡村医生“竭力”为患者推荐使用“无限极”相关产品,患者父亲直接把相关产品看作是“救命良药”。患者在服用这些产品时,完全停用了治疗的药物。

 

虽然,从报道内容来看,患者不幸离世与乡村医生推荐“无限极”保健品是否存在必然关联,缺乏相关证据。但是,有一点是值得思考的,那就是乡村医生该不该为患者推荐使用保健品?


乡村医生的职责是什么?

 

乡村医生的职责是什么,一直是一个看似明了,却有很多“说不清楚”,或者说“繁杂不堪”的内容,这与村卫生室的性质和乡村医生准入有关。

 

从某种角度来说,村卫生室既是“公立”医疗机构,又是“私人”医疗机构。在公共卫生服务方面,村卫生室履行的是“公立”医疗机构的任务;在诊疗服务方面,村卫生室的操作像是个体诊所行为。


这种双重“身份”现象,让村卫生室工作性质或多或少有些模糊不清。

 

从乡村医生资格准入来看,目前我国乡村医生队伍里面,国家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乡村医生等资格资质均有,各类资格资质有所不同,其职责内容和服务能力也有所不同。

 

乡村医生不该为患者推荐保健品

 

在公共卫生服务方面,乡村医生有权利和义务向民众普及医疗常识、健康知识、养生保健技能等。

 

从专业角度来说,我们都知道,保健品是不能替代药品的,因为它没有确切的治疗功能。


从笔者在基层从事诊疗工作的20多年经验来看,绝大多数基层民众不能分清楚药品和保健品,他们很容易听信医生乃至不法分子的推荐,把保健品之类的产品理解为药品,甚至理解为“神药”。

 

也就是说,乡村医生应该把好健康教育普及这一关,为老百姓普及健康相关知识,别让他们在疾病诊疗和用药面前“犯困”,误把保健品、食品当药品,延误诊疗时间,甚至危害生命健康。

 

乡村医生应“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医学永远具有未知性和局限性。也就是说,从事诊疗工作永远都是在做一道没有标准答案的选择题,包括顶尖的医学专家。

 

作为基层医生,我们在基础知识方面就存在很多薄弱和不足之处,只有在不断学习、再学习过程中才能提高自己,从而满足不同时期、不同患者的多元化诊疗服务需求。

 

市场化迅猛发展的今天,基层医疗卫生行业也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特别是一些交通便捷、人口密集的乡村,乡村医生的竞争对象确实多了起来,乡镇卫生院、民营医院、个体诊所、药店以及非法行医等机构也都在为民众提供服务,乡村医生碗里的“饭”感觉越来越“少”。

 

但不管遭遇什么样的竞争环境,我们基层医生都该明白自己的职责是什么,自己该干什么。正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作为医生,我们在执业过程中,应该遵守最基本的道德准绳,一切为患者的健康和生命着想。

 

警惕花言巧语的推销员

 

基层从事诊疗服务20多年,笔者接触过的药品、保健品、食品、器械等推销员无数,多数推销员都把自己所推销的产品说得像“神药”一样,甚至有的推销员还当面教基层医生开处方。


说真的,每当看到这些推销员,笔者都很反感,相信很多医生也有同样的感受,有的医生甚至和这些人员直言冲突:“到底我是医生,还是你是医生?”


据观察,多数保健品的利润确实比药品要高。这或许是一些厂商能“抓着”基层医生的最大法宝。


所以,基层医生应该对推销员的花言巧语提高警惕,保持理性思维,您是百姓健康的“守门人”,而不是保健品的推销员,乡村医生更不可为了利益,昧着良心向患者推荐保健品,否则,一旦患者出现什么意外,就是害人害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