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吸引人才,“开源”更得“截留”

2018/12/15 20:55:31来源:村医之家作者:严国进

目前,大部分基层医疗机构都面临着“招不来,留不住,流失大”的困局。特别是农村医疗人才,人才数量不足,医疗水平低下,断层现象严重,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近年来,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公共卫生服务费用和基本药物补偿不到位,使得村卫生室医生的收入大大下降,人员流失状况更加严重。

 

卫生行政部门对“留住基层医生”已形成共识,各地也频频出台招聘政策,不管是从提升待遇还是降低学历,抑或是简化招聘程序,都足以看出各地招聘基层卫生人才的“诚心”和“决心”。但依然挡不住人才流失的加速。

 


但笔者想说

各地在引进基层人才的时候,不能“只见新人笑,不闻旧人哭”。不能一味地为了迎接新人,可以放宽政策、提高待遇,而将已经在岗的医生置之不顾。


近年来,从部分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公开招聘公告及部分医院自主招聘公告上看到,一些机构除了招聘医学毕业生外,还在“不惜代价”招聘基层成熟的医生。


有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医生本来就不多,如今却被招聘走到其他县、市的基层医疗机构工作,还有的基层医生不被重视,辞职到了邻县、市的民营医院。

 

这对基层医疗机构来说都是不小的“冲击”。

 

从医生角度而言,因为工作待遇、生活环境、编制、晋升空间、子女教育等问题,很多医务人员不愿扎根基层,很多人掌握一定临床经验后,匆匆离开基层,另谋高就。


一些地方的医疗人才“上行化”现象严重:在县级公立医院扩张的浪潮之下,越来越多基层医疗的优秀人才被“虹吸”到县医院或县级专科医院,乡镇卫生院只得被动地从村医中选拔从业人员。

 

基层医疗机构面临“招不来、留不住”的双重困境。

 

笔者想说,如果基层医疗机构只低头拉车(招聘新人),不抬头看路(留住在岗医生),势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才短缺的问题。

 

因此,笔者建议, 基层医疗机构对新人“开源”的同时,更要想方设法“截留”住在岗医生。

 

一是要强化顶层设计,最起码在本省范围内,要求医疗机构不得随便公开招聘基层成熟医生,要招聘的话,必须逐级审批,否则要追责。

 

二是各级卫生部门要加强对人才流动和人才档案的管理,禁止采取另建档案等违规做法调入人员。不允许上级医疗卫生机构从下级医疗卫生机构“虹吸式”抢挖人才。

 

三是特岗全科医生、农村订单定向学生要严格履行聘用合同和就业协议。禁止另建档案从基层“挖人”。

 

四是对未经同级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从下级医疗卫生机构调入人员的单位,要按工作年限每年20万元的标准,补偿给下级单位作为人才培养费。

 

五是对从下级单位调入的人员在职称聘用时,属于基层卫生序列的应重新评审,属于全省卫生序列的给予低一级聘用。

 

笔者以为,面对基层人才不足现象,各地除了加大倾斜招聘力度外,还应设置“红线”,禁止从基层“挖人”。


但仅设置“红线”禁止从基层“挖人”还不够,更重要的是要为在岗的基层人员在待遇、评聘、培养等方面 “加料”“开小灶”,做到待遇留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以温暖在岗人员的心,做到让他们不想外聘、不想外借、不愿走。


只有这样,基层医疗机构才能从根本上摒除人才匮乏、断档的痼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