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的抉择

2018/11/10 20:35:53来源:医联APP作者:车炜

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我在想,作为一名医生,我们面临了多少抉择?而这些抉择又会对社会、对家庭、对自己以及患者产生怎么样的影响?这是一个宏大的议题,但更多的是医生直面自己内心的一种拷问和自我回答。


 反感医德绑架,却没有直面医德


 在每一个行业中,似乎都有一种道德标准,例如经商讲究商德、当官讲究官德、当老师讲究师德、行医讲究医德,在多种道德规范中,我听得最多的莫过于师德和医德,至于商德、官德一般不太搬出台面上讲。奇怪的是,在其他任何国家中,老师和医生是令人尊重的职业,唯独在中国,每发生一次相关的公共事件,老师和医生都成了风口浪尖上被谴责的对象,而道德缺失成了他们最大的罪责之一。

 

著名经济学家王福重曾说,医生是现在中国各行业当中职业道德最好的。何出此言?因为在当今人们道德水平普遍滑坡的社会里,绝大部分医生仍然坚守最起码的道德底线。然而,坚守底线在人们看来是远远不够的,对圣贤的要求同样可以安放在医生的身上。于是,所谓的,假若有哪位医生敢越雷池一步,便会成为众矢之的。

 

于是,医生与患者在摩擦、碰撞、博弈中,医德逐渐失去了它原有的含义,演变成了一把枷锁,束缚了医生的悲悯与情怀,使得各种医疗活动显得更加冰冷而无温度。因为医生在医德,选择了保护自己,而不至于背负毫无医德的骂名。

 

这是大多数医生在此社会环境下的抉择,他们试图以中规中矩的、甚至是带有冰冷色彩的专业来对待患者,而给患者的感受令人深思,大部分患者只能感受到“看病”,也就是医生看的是疾病,而不是前来就医的自己。所以,医患关系陷入了无限的死循环中,患者与医生的关系成了医生与疾病的关系,病人反而成为了旁观的“第三者”,于是,病人也盯着疾病,病好则医生有德,病不好则医生无德。这是非常荒诞而又现实的撕裂,但毫无疑问的是,这是在医德的绑架中,医生所作出的内心抉择,至于对错,也无从知晓。

 

“医德”二字本属于医生自我评价与内心拷问的词汇,但不幸的是成了他人谴责医生的词,并且在患者口中,它经常以否定的形式存在,例如“无医德”、“毫无医德”、“医德败坏”等等。所以,诸多医生反感、甚至拒绝谈论医德,医生也在逃避,没有直面医德的问题。当然;这并非是医患关系变得糟糕的主要原因,只是在“医德”二字被玩坏了的情况下,医生该如何面对自己内心的抉择,这看似是一个道德问题,但更多的是社会问题。

 

  好医生坏爸爸


谁能同时扮演好几个角色呢?为人父的医生,做医生的爸爸,这大概是医生最重要的双重身份。而职业与家庭的冲突也是每一个医生必经的过程,如何在两者之间达到平衡,是医生最为头疼的事情了。而关键在于医生如何在职业与家庭之间做出抉择。

 

我曾听过一个令人唏嘘的事情,一位被评为十佳医生的大夫,就曾面临了这样的抉择。他因为工作忙而忽略了小女儿的病情,最终造成她女儿终身残疾。由此,他也获得了不少的称誉和赞许,列如大公无私、爱岗敬业、医德高尚等等。作为旁观者,我们不能去评判这位医生父亲的对与错、罪与罚,但能体会到他一定会受到极大的内心煎熬。这当然是比较极端的例子,父亲在工作与家庭责任之间没有清晰的认知,或者,这可能也是已有清晰认知下的坏结果,那就是工作永远首位,而家庭次之。若是如此,即使出现再坏的结果,也是事情发生的必然吧。这虽然是比较极端的事例,但在几百万医护群体中,类似的情况也应该不少,这些无法补救的遗憾就是他们所做抉择的结果。

 

几乎每一位医生都想成为好医生、好父亲、好丈夫、好妻子、好子女,但职业的使然,他们因工作,忙碌而忽略了爱与被爱,他们或许因为忙碌而忽略了对父母的照顾,减少了对伴侣的陪伴,缺席了孩子的成长,而这一切只因为他们是医生?所以,医生该把更多的爱留给家庭?还是把更多的时间与爱留给患者?这可能是最为冠冕堂皇的抉择。因为任何政治正确的答案都显得那么高大、那么神圣、那么鼓舞人心。

 

而没有人去追问,为何医生不能同时扮演好医生和好爸爸?答案或许是现有医疗体制让医生必须在两者之间做出选择,并且有意无意地鼓励甚至宣扬放弃家庭责任而成就好医生,这无疑是畸态的向导。同时,它却可以花更少的成本来维系整个体系,而不是花更多的资源成本去改变整个医疗生态。

 

对于个人,这道选择题我们可以给出白己的备选答案,那就是,我们选择首先做一个好父亲,然后再做一位好医生吧,因一个爱家人、爱自己的医生才有资格去爱患者,否则,因利而趋的表演终究会留下遗憾。

 

不撞南墙不回头


 有人说,医生这么喜欢抱怨,为什么不试图去改变?的确,医生对目前的执业环境心怀不满,最为突出的现象是医患关系紧张,伤医杀医事件屡禁不止,没有安全的执业环境;超负荷工作和难以与之匹配的低收入间的矛盾。但笔者认为,即使如此,医生对于本职业的执着程度超过其他的行业,从事医疗行业后,医生选择改行的很少。这是因为成为一名合格医生的周期太长,付出的时间成本过高,如果再去选择其他的职业,将使过去所付出的成本一笔勾销。

 

医生对于个人职业前景的选择也非常重要,可以说,这是关乎医生个人前途命运的一种抉择,因为个人理想同等重要。大部分人对医生这个职业前景的评价是稳定。稳定的职业特点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医生的观念,使得他们懒得去改变、去冒险,终其一生从事医疗工作。但仍有少部分医生离开了这个行业,这部分人中有些找到了其他适合他们的新职业;有些是在执业生涯中受到某些伤害,譬如被患者辱骂、殴打,或被某些行业规则寒了心;另外的由于自身罹患了某种疾病,致使他们不再适合从事医疗工作。

 

医生在所有的抉择中,对患者的抉择尤为重要。因为在两者关系中,医生带着专业技术,而患者则带着病痛,但医生对患者的抉择,不仅体现在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还应予以人文关怀。而在这个过程中,医生应该秉承这么一个原则,即有所为和有所不为。有所为指医生利用自己的医术为患者解决痛苦,有所不为是医生不受任何利益的驱使,凭借良知与情怀,不强加患者某些不必要的治疗,或者,遵从患者的意愿,放弃某些有创伤的侵入性治疗。按照这种理解,有所不为体现了一个医生的良知与人文素养。这也关系到患者安全,因为在任何一项医疗活动中,患者安全是任何一项医疗活动的原则之一,应该永远放在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