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村医“把把脉”:这3块“心病”,就问你有没有?

2018/10/31 11:07:00来源:村医导刊作者:王锐

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增强农村群众对医改的感受度和满意度,村卫生室的作用不可或缺,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仍是绕不开的话题。但目前,由于乡村医生仍处于体制外,尽管各地采取了很多办法,但乡村医生队伍结构仍难优化,能力水平提升有限,这也是影响基层卫生事业稳定发展的因素之一。笔者认为,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需要重视以下问题。


养老保障问题


关于乡村医生养老保障,各地采取了一些措施,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总体来看,养老保障待遇不高,部分地区待遇与乡村医生的期望值相去甚远。养老保障制度不完善,导致一些已经离岗的老年乡村医生不满意,甚至频频上访,也不利于在岗乡村医生队伍的稳定。


退出机制问题

当前,空缺的村卫生室岗位主要是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经过申请并进行执业注册后进入。但村医退出机制尚未真正建立,在养老保障制度未能真正建立的前提下,即便有年轻的执业医师愿意扎根农村工作,老年乡村医生也很难自愿退出村卫生室岗位。这也是造成当下乡村医生队伍结构不优、老龄化严重的一个原因。


执业风险问题

村卫生室与县乡医疗机构相比,尽管相对简陋,但仍是一级医疗机构。在其开展医疗服务过程中,必定存在医疗风险的隐患。一旦出现医疗纠纷赔偿,对村卫生室的从业者——乡村医生来说,轻者背负一定债务,重者倾家荡产。因此,如何防范医疗风险,除了加强乡村医生培训、规范诊疗行为、提高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等外,由地区统筹建立抵御乡村医生执业风险的机制也十分必要。


当然,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还必须保证在岗乡村医生的待遇,不断加强在岗培训以及后备力量培养、严格督导考核等,这些都是各地常抓不懈的工作。但追根溯源,养老保障、退出机制、执业风险等问题事关乡村医生队伍的持续、稳定和可持续,更为重要和紧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