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天门:着力改善村级医疗服务条件

2018/10/11 9:56:04来源:央视网

记者从湖北省天门市卫计委获悉,近几年来,天门市着力“四个强化”力促村级医疗服务条件改善。

  一、强化基础建设,村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市政府连续五年将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作为十件实事之一。2017年,市政府投入1728.5万元,按照“五化”标准,建设299个村卫生室,极大地改善了群众就医环境,方便了群众就医。市卫生计生委在彭市镇召开全市村卫生室规范化管理现场会,推广颜桥村示范点的经验。各地参照标准,纷纷建起规范化管理示范村卫生室,做到产权公有、与村委会共建、“一房五室”、布局合理、标识标牌统一规范、设备齐全、医疗文书和基本公卫信息台账管理规范,再示范引路,全面推广。

  二、强化综合监管,村卫生室管理进一步规范。层层签订村卫生室监管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乡镇卫生计生办、卫生院、村委会各自责任,从硬件建设、环境卫生、执业行为、医德医风及基本医疗、公共卫生等方面实行“行政”、“业务”两条线全面监管,严格考核结账,并与机构校验、执业聘用及经费拨付直接挂钩。统一修订、印制了村卫生室9项医疗管理制度,17项公共卫生管理制度,输液告知书、疫情登记、消毒、医疗废物处置登记等7类医疗文书,制定了村卫生室“十不准”;卫生院在村级基本药物勾选目录中统一了非限制使用的抗菌药物采购权限;层层签订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责任状,实行分级管理;规范村卫生室、个体诊所医疗废弃物和一次性输液瓶袋处置,每周交当地卫生院集中收集、暂存、移交市指定公司处理。市卫生计生委实行村卫生室月巡查制度;各乡镇卫生计生办每月组织镇挂点干部、卫生院工作人员、村委会干部,对照《村卫生室工作考核评分细则》,对辖区村卫生室进行巡查和考评,列出问题清单,督促整改到位;卫生院每月召开村卫生室管理工作例会,每月督查,全市村卫生室看病有登记、用药有处方、收费有票据、传染病有登记报告。对村医未定点执业、村卫生室卫生状况差、缺人少医等问题开展了专项整治,下达卫生监督意见书120份,督促70名不在规点执业的村医到规点执业。

  三、 强化人才培养,村医队伍素质进一步提升。对全市所有乡村医生进行了全面清理、登记、注册;将20名超龄村医退出村医队伍;新招村医全部具有中专以上医学学历。依托天门职业学院,实施乡村医生定向培养计划,连续4年每年培养100名乡村医生,以全日制形式开展普通中等医学学历教育,经费由市财政解决。计划到2021年,全市达到每个村卫生室有1名医学相关专业中专以上学历的乡村医生。全市去年招收71名,今年重点招收无村医、村医超龄且后继无人村的适龄青年学生。今年以来,市卫生计生委分7期、每期5天,对全市1198名村医开展了脱产、封闭式培训,并将参训情况作为其执业注册的依据之一。

  四、强化待遇落实,村医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将不少于40%的公卫工作量安排给村医,村医待遇由诊疗收入、基本药物补助、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运行经费四部分得以保障。市政府出台政策,凡年龄符合、具有天门市乡村医生资质的都可以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市60岁以下的男村医、55岁以下的女村医833人,已参保793人;对具有天门市乡村医生资质、2011年10月31日以后仍在村卫生室执业、连续工作满10年以上、截止2017年5月31日不符合条件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乡村医生,可享受200元/月的定补,现有247人享受此定补。在加大培训、督查力度,着力提升村医医疗服务能力的同时,全市所有村卫生室全部参加了医疗责任保险。建立医疗纠纷第三方处理机制。医疗纠纷发生后,乡镇政府、公安、综治委、市卫生计生委、市医调委形成合力,各司其职,分工协作。全市依法处置医疗纠纷氛围逐步形成,村卫生室抵御医疗风险的能力明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