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广东医改88问——《广东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实施方案》解读出炉,现挑选了一些和我们乡村医生息息相关的问题,像建设标准、薪酬待遇等,大家一起来了解下。
13、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看病很方便,但是有点担心那里的治疗水平,请问可靠吗?有哪些便利?医保报销比例会高一些吗? 答:过去,由于资金不足、人才缺失和设备有限等原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等医疗服务能力偏低。近年来,各级政府一直在想方设法解决这个问题,也就是一直在强调的“强基层”。 从2017年起,广东省各级财政将投入约500亿元,加强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硬件和软件建设。此外,我省全面开展了城市大医院对口帮扶县级医院,并要求大医院每年派出医生到基层帮扶,鼓励大医院医生到基层多点执业、组建多种形式的医疗联合体等方式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水平,如今大多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都已经具备诊治常见病、多发病的水平。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一般离家近,不用排队,相比去大医院,在社区就医方便很多,医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患者交流、问诊。居民如果签约了家庭医生服务,会得到相应的健康管理和转诊预约服务,确有必要去大医院的,基层医生或家庭医生会给专业的建议和帮助;上级医院会为转诊患者优先安排检查、住院等。 而且,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看病报销比例比二级医院、三级医院高。另外,对符合规定的转诊住院患者可以连续计算起付线,即住院患者从社区转诊到上级医院,只需补足上级医院与社区起付线之间的差额部分;从上级医院转诊到社区,免交社区起付线费用。 15、综合医改一直在强调“强基创优”,主要从哪几个方面提高基层服务能力? 答:2017~2019年,全省各级财政三年共安排约500亿元,加强县级以下医疗卫生机构硬件和软件建设,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硬件方面有九个项目,分别是中心卫生院升级为县级医院、县级中医院升级建设、县级公立医院(含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未改造升级为县级第二人民医院的中医院)升级建设、普通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村卫生站标准化、县镇医联体建设、卫生计生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粤东西北地区乡镇卫生院(村卫生站)远程医疗平台建设和引进社会资本大力发展社会办医疗机构等项目。 软件方面同样也有九个项目,分别是提高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岗位津贴、提高村卫生站医生补助标准、新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特设岗位补助、按核定编制安排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事业费、完善基层医务人员收入分配制度、加大全科医生培训力度、扩大订单定向招生计划、实施产科儿科医生转岗培训项目、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标准等。 16、乡镇卫生院要对村卫生站履行什么职责? 答:乡镇卫生院协助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开展辖区内卫生监督工作,加强对村卫生站的业务管理,指导村卫生站使用适宜技术和基本药物,做到合理诊疗、合理用药、规范收费。乡镇卫生院处方点评等工作应涵盖到所有村卫生站。要根据村卫生站的功能设置和乡村医生的技术水平,在镇、村医疗机构逐步建立服务规范、运转有效的双向转诊制度,完善乡村医生例会制度,加强信息沟通,使双向转诊工作顺利开展。 17、广东省村卫生站的建设标准是什么,什么时候可以完成? 答:新建村卫生站的设置、选址和建设标准都在《广东省卫生计生委 广东省财政厅关于印发<2017年广东省村卫生站公建规范化建设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粤卫函〔2017〕178号)和《广东省卫生计生委办公室关于印发<广东省村卫生站公建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粤卫办〔2017〕18号)中发布,最主要的要求就是新建村卫生站面积不得低于80平方米,至少设置有诊断室、治疗室、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室和药房,并配置必要的38种基本设备,统一外观、标识及内部各室标牌。 每个村卫生站建设估算成本为20万元,省级财政补助16万元,其余不足部分由市、县两级财政各承担50%。有条件的地区可以适当调增建筑面积,2016年前建成验收投入使用的60平方米以上的可以不用再增加。 按规定,2017年底各市累计验收完工40%的村卫生站公建规范化建设;到2018年底,各市累计验收完工80%的村卫生站公建规范化建设;到2019年底,各市全部完成村卫生站公建规范化建设。也就是说,从2020年起,所有的村民在村卫生站看病,将可以享受到窗明几净、干净卫生的环境,同时也能享受到一些原本要到乡镇、县城才能享受到的检查项目。 21、我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开展情况如何? 答:2009年,我省按照国家要求,启动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全体城乡居民为服务对象,以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为重点人群,实施主体是广大的基层医疗卫生工作者。通过强化健康管理,加强健康宣传教育和促进,实施传染病防控等手段,有效提升居民的健康意识和水平。实施8年来,项目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得到了普遍开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目前,广东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从2009年的9类增加到了12类,包括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0~6岁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包括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和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肺结核患者健康管理、中医药健康管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卫生计生监督协管,面向全体居民免费提供,户籍和流动人口均等享有。同时,我省人均服务经费补助标准已从2009年的15元提高至2017年的50元。2017年,我省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新增加经费部分的补助从原来的45%提高至60%,人均补助达到23.25元,对开平、台山每人每年补助16.28元。我省从上到下已基本建立了专门的组织管理机构,对促进项目工作的落实起到了重要作用。 72、近年来,我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 答:四、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保障乡村医生待遇,落实在村卫生站工作具有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资格乡村医生的编制。入编在岗人员按规定享受相关薪酬待遇。对未纳入编制管理的在岗乡村医生,由乡镇卫生院按照相关法律规定,与其订立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实行年度工资核算形式,并按规定参加各项基本社会保险,享受相应社保待遇。建立健全乡村医生补偿政策。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省财政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村卫生站按照每个行政村每年2万元的标准给予补助,保证在村卫生站执业的乡村医生合理收入不降低。建立健全在岗乡村卫生养老和退出机制,纳入乡镇卫生院编制内管理的乡村医生,在村卫生站工作至退休年龄的,按照有关规定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并享受相应待遇;未纳入乡镇卫生院编制内管理、与乡镇卫生院建立劳动关系的乡村医生,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按规定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 73、政府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建设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贴近百姓,在为城乡居民提供安全、可及、均等化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政府在多方政策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 首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符合区域卫生发展规划的基本建设和设备配置经费由政府足额保障,其人员经费由政府根据当地卫生人才培养规划合理安排补助,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任务根据服务成本予以补助。 其次,对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支缺口,由政府按照“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的做法予以补助。相关经费主要由县级财政承担。 此外,为了提高管理效率,调动基层医生积极性,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可实行“自己钱自己管”,无需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需要强调的是,从2017年起,省财政按编制数核发经济欠发达地区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事业费,按乡镇卫生院每人每年1.2万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人每年1万元的标准安排经费补助。同时,逐步提高边远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岗位津贴,2017年提高到每人每月800元,2018年达到每人每月1000元。 74、我省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务工作者有哪些倾斜政策? 答:为了鼓励医生下沉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出台了多方面的支持政策。 聘用方面:粤东西北地区各县级人民政府可将在本辖区内乡镇卫生院连续工作2年以上的,具有助理医师以上执业资格的在职不在编人员直接办理入编手续;全省组织的粤东西北乡镇事业单位专项公开招聘,为具有医生、护士执业资格且在本县(市、区)乡镇卫生院连续工作3年以上的人员设置“免笔试”岗位。 收入方面:从2017年起省财政按编制数核发经济欠发达地区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事业费。将边远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岗位津贴纳入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补贴并适当提高标准,2018年达到人均每月1000元;提高村卫生站医生补贴,2017年达到每村每年2万元;2017年起,为经济欠发达地区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全科医生特设岗位,省财政按每个岗位每年6万元的标准安排补助资金,省统一制定岗位标准,由县级卫生计生部门公开招聘。 职称晋升方面:全面深化基层卫生技术职称改革,畅通基层卫生人员职称晋升通道。研究确定基层医务人员和全科医生职业发展路径,根据国家和省岗位管理规定,按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际,合理调整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 75、我省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薪酬管理有哪些倾斜政策? 答:为了提高基层医生的待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制度实行“两自主一倾斜”,即自主调整基础性和奖励性绩效工资比例,自主从单位上年度收支结余部分中提取不低于60%用于增发奖励性绩效工资,核增部分单列核定;奖励性绩效工资重点向临床一线、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
这是一个特别罕见的病例,小女孩出生时...
双手皮肤干燥、老化,接触水后皮肤变白、脱皮,水干后...
来源:村医导刊 □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基层卫生处 王...
5月8日,发表在Cell子刊《Ce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