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制”求不来,乡村医生何必纠结

2017/10/6 21:15:24来源:红杏e生作者: 韩明

导语

 

近日偶读一医生体制外行医的感悟,概括起来三句话“自由执业必成大势”“路在自己手中”“何必拘泥于体制编制”。读后略有所感,今天与大家分享之。

u=3358447416,2683179278&fm=27&gp=0 (1).jpg

 

编制是乡村医生心头的痛

 

近些年,随着医改的一步步深入,取消药品加成、限制输液等医改政策的落地,村医的收入大减;另一方面,一代村医年岁渐长,不少乡村医生已步入或即将步入“退休”的年纪。收入少了,年纪大了,未来的生活保障从何而来?这是摆在不少乡村医生面前的一大难题。

 

有困难,找政府,这是一种自然的“求生”本能,对乡村医生而言,向政府要“编制”是他们紧急而又迫切的任务目标。近年来不断有建议“把乡村医生纳入编制”的声音,有上访、有媒体发声,还有两会代表的提案议案。然而,雷声大,雨点小,除了少数经济发达地区有条件为少数村医解决编制问题,全国广大的地区对于乡村医生要“编制”的问题都是不了了之。一次次的努力,一次次的失败,“编制”成了这些年乡村医生心头最大的痛。

 

现在重提“编制”问题,是乎有伤广大乡村医生的心,本是不当,特别又还是在国庆中秋的长假期内。但不忍看着广大乡村医生为了“编制”问题一次又一次的受伤。希望通过此文,告知广大的乡村医生,不要对“编制”抱“幻想”了。

 

 

取消编制是国家方向

 

编制指公司或部门为了完成未来或过去的任务而确定的公司或部门的人员数量的配置,其对人员的实际配置工作产生指导和约束作用,这是字面意思。而在目前的中国,编制却有更深层次的含义,意味着吃“国家”粮,由国家供着养着,基本旱涝保收,象征着有“身份”、有“地位”;有编制的人意味着与“临时工”严格区分开来;有编制意味着高福利、高收入。然而,这种编制,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是一种落后的组织制度。近一两年,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各种各样有关涉及“编制”的政策出台,取消公立医院医务人员编制是大势所趋。

建议封面图.jpg 

 

2015年6月8日,深圳于全国首先出台《深圳市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提出改革后,深圳市公立医院不再实行编制管理,取消行政级别,实行全员合同制管理。到2017年,以上这些目标将成为现实。

 

2015年11月,安徽省卫计委与多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完善公立医院人事薪酬制度的实施意见》中提出,在保留现有审批编制的前提下,设立备案编制。

 

2015年11月30日,山东省政府宣布,山东将创新公立医院编制人事管理方式,在公立医院实行人员控制总量备案管理,将审批制改成备案制,把人员控制总量如何确定放权给各公立医院。

 

2016年1月26日,国家卫计委公布了《2016年卫生计生工作要点》,包括将开展公立医院编制管理,逐步实施编制备案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