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到处都堵,有村医的心堵吗?

2017/10/5 21:20:20来源:村医之家作者:牛银朋

我是村医,在基层干了20多年。


那个时候,我们很忙绿,平时大都在家里为患者服务,对于行动不方便的患者,我们还上门服务,卫生院的事情不多,也很少开会。我们用自己的能力赚取诊疗费,加上药品的中间利润,生意还算可以。


2009年医改之后,这种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健康档案的填写和随访工作的完成,占用了我们大量的时间,药品的统一配送和零利润销售,让我们失去了自由的空间。


虽然国家也曾承诺,给我们发工资,但是“严格”的考核和卫生院的截留、克扣,到我们手中的往往是所剩无几。如今的我们,再也找不到当年那种“神气”的感觉,已经坠落成一个可怜的群体。


我们就像“孔乙己”


说起这个可怜的群体,我就想起了鲁迅笔下的孔乙己,那个唯一穿着长衫、而站着喝酒,介乎于贵族与农民之间的读书人,这正是我们村医今天尴尬身份的最形象的比喻。


我们整天干着公家的活,动辄还要像上班族一样去开会。这种只有工薪阶层才有的生活方式,却在我们村医身边每天上演,给人的感觉,好像我们就是国家的的人。


但实际上,我们是农民,我们没有固定的工资、没有保险和养老,还要种地养家糊口,这完全就是一个农民的标志。


我们的现状不如农民


如果踏踏实实地做个农民也就算了,我们村有两千多人都是农民,不见得人家过得比我们差。原因是人家有的人把土地承包出去,自己外出打工做生意,有的用自己的土地种菜、种药、种果树、搞养殖。虽然忙一点,但一年到头来也不少赚钱。


可我们村医不行。我们也有土地,有勤劳的双手,但我们根本没有半点时间来搞这些。


我们每月一号开例会,十五号打疫苗,二十七、二十八号两天报合疗账,这一个月时间,四天就没有了,如果中间再来个小插曲,上级领导来检查,下乡搞扶贫、搞义诊,这样一耽误,十天时间就没有了。剩下的二十天时间,我们有时去随访,有时去宣传。


我们两千多人的村子,要把这些工作做好,我一个村医,根本就忙不过来。


我们整天很忙碌


有时候,我一天也完不成十个人的随访工作,好不容易找到人,人家要么在地里除草打农药,要么做农活,我们只能陪在人家身边,像个孙子似的,一般唠嗑一边了解情况,去的次数多了,影响人家工作,人家都烦了。


有的村民在外做生意,一年四季都不回家,我们只能根据情况,编造一些数据,应付考核。这样做,一则是为了完成任务,再则也能够减轻我们的工作量。即使如此,我们也忙得不可开交。


记得有一次,卫生院通知我们去村上进行义诊,顺便宣传一下签约服务的好处。我们选择的时间是一个下雨天,因为只有下雨天,村民才能在家里闲着,我们义诊的地点是在村上的党员活动室。


那一天,来的人很多,护士小王负责登记和测血压,其于医生各负其责,整个工作都是按号叫人的。这时,一位60多岁的患者直接来到登记桌前坐下,说他有点头晕,让医生给他检查一下。


当时大家都很忙,一位医生很礼貌的说:“大爷,我们现在很忙,您还是到别处去看吧!”不料此话一出,家属立马怒了:“真正的患者坐在你们面前,你们不看,整天搞这些没用的东西,有意义吗?”


这时大家才意识到错误,赶紧请老人坐下,给老人检查。原来老人早就去了村卫生室,找不到医生,到卫生院之后,值班的护士说,下乡了!听说在这里义诊,好不容易赶来,还被要求到别处去看,难怪家属怒了!


我们的待遇很可怜


其实这种情况时常发生,我们大部分时间去下乡、去随访,患者找不到我们是常有的事。


由于我们经常不在家,又拿着公卫随访到处找村民,真正需要医生的患者反而找不到我们,这种情况,村民对我们村医都反感透顶了。但是我们没有办法,谁让我们干上这份工作呢?


也许有人说,你们拿工资,有经费!但我可以非常坦诚地告诉大家,真的不够我们塞牙缝。


直到现在,我们去年的各项费用才发到手中。为了这点可怜的费用,我们起早贪黑,吃尽了苦头,到了年终一考核,又是一个不合格,回到家里,又要重新开始。


说实话,我的公卫档案以及各种材料,用人力三轮车都能装一车,这些不管对与错,都是我一笔一划写上去的,都凝结着我的汗水与心血。


我们很无奈


如今,面对做不完的公卫和随访,我是真的烦透了!


一提起公卫,我的头都大了。看着那些少得可怜的公卫补助,我是真的没有再干下去的勇气和想法,可是改行又能改到哪里去呢?


现在的我们,就是船进断头浜——进退两难。在这里,我殷切地希望,有关部门的领导,看在我们可怜的份上,关心一下我们村医的待遇,关注一下我们村医的未来,不为飞黄腾达,只要能够按照一个普通的打工族对待,也算可以。


这样,我们也能够静下心来,更好地为基层医疗服务,为老百姓服务,从而达到国家基层医改的初衷和目的!


十一了,举国欢庆,但想想自己的生活,实在高兴不起来!


对不起,给国家添“堵”了。


作者:牛银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