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一位30多岁的患者,在妻子的搀扶下,来到诊室,瘫坐在诊断桌前,有气无力地说:“大夫,您给我输液吧!”
患者主诉,3天前,他因为饮食不当,导致腹泻,在大药房自行购买了氟哌酸(诺氟沙星胶囊)口服,效果不佳,于第2天症状加重,如今出现小腹部疼痛,水样便已经几十次,发病以来很少饮食,也很少喝水。在对患者仔细检查之后,笔者发现患者眼睛稍凹,皮肤弹性差,四肢不温,全身软瘫无力,T:38.6,P:93次/分,R:19次/分,BP:98/58mmHg,凭借经验,笔者诊断患者为:急性腹泻伴轻度脱水导致的水、电解质紊乱。
这种情况在基层经常遇上,尤其是在夏秋交替季节,更容易发生。治疗方法大都是补充体液和能量,并积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对症治疗即可。于是,笔者给患者开了口服补液盐和肠炎宁口服,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进行了相应的输液,并嘱咐患者流质饮食,注意休息,明天再来诊室复诊。但奇怪的是,患者第2天并没有再来。
一个礼拜后的一天,笔者正在诊室为患者解释病情。这时,先前的那位腹泻患者来到面前。他说,那天的治疗效果不佳,他在一个熟人的帮助下,住进了我们市里的A医院,在那里住院治疗1周,昨天刚刚痊愈出院。住院期间,他总共花去了1700元,除去检查费,报销之后,他总计花了1200多元。患者口中的A医院,实际上是我们当地的一个民营医院。听到后,笔者不禁感慨万千,其实这样的情况并少见。
笔者身在基层已经多年,遇到过形形色色的患者。虽然患者的疾病轻重不一,但是,笔者都会根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该治疗的治疗,该上转的上转。而在这个过程之中,最让笔者难以理解的就是,前来就诊的患者,对疾病治疗效果的过分要求。
根据笔者多年来的观察,在基层尤其是在村卫生室治疗的患者,治疗时间一般不超过三天,在这三天的治疗时间里,如果患者的疾病经过村医的治疗后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患者便会以各种理由要求上转或者直接选择离开,就像这位腹泻患者。
作为一名基层执业医师,笔者了解,基层临床所遇上的疾病,有的可以在较短时间里痊愈,有的则需要较长时间。这种情况,无论是在村卫生室还是在大医院,均是如此。但是部分患者却要求基层医生,必须药到病除,在较短的时间里效果显著。显然,这并不符合疾病的实际过程。
然而,正是抓住了患者的这种心理,很多医生为了投其所好,满足患者一味追求治疗效果的心态,不加选择地“大包围”用药,加大用药物剂量,甚至出现许多用激素治病的“神医”,殊不知,正是这些不良的诊疗风气让农村成为“三素一汤”的重灾区,为村民用药安全带来诸多隐患。
笔者的身边,就有诸多这样的“神医”存在。其中就有这样一位医生,仗着自己资格老、年资高,所谓的“经验丰富”,面对前来就诊的发热患者,大都在常用的肌内注射药物中加上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按照老医生的说法,这样一则可以防止过敏现象的发生,还可以达到有效退热的目的,常常受到患者的信赖,何乐不为!
其实只要懂得药理学知识的同仁,都会知道,这种做法是相当的错误的。这种错误的做法,不但不能够防止过敏的发生,还会掩盖过敏的相关症状,导致过敏情况的加重。同时,滥用激素,还会造成患者其他器官脏器的损害。
在这里,笔者呼吁各位村医同仁,在平时的基本医疗服务过程之中,一定遵守基本诊疗原则和规范用药行为,对于部分患者提出的过分要求,要做好解释工作。患者毕竟属于外行人士,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认识并不十分了解,这就要我们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向他们仔细说明,请多给我们一点的时间,这些疾病我们村医是可以治疗好的,而且可以花费更低!
其实,这种情况,在我们基层很是普遍。但正因为习以为常,才不被大家重视和觉察,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基层医生在留住患者方面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基本医疗服务过程中,不但要有较高的医疗技术,还要有较好的沟通能力,在针对前来就诊、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时,要做好解释工作,让他们从心底认识到,疾病的治疗和恢复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验证的。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将患者留在基层,不但为患者解除了疾苦,也能够为上级医院在接诊过程之中缓解压力,从而真正达到分级诊疗的目的。
作者:牛银朋
这是一个特别罕见的病例,小女孩出生时...
双手皮肤干燥、老化,接触水后皮肤变白、脱皮,水干后...
来源:村医导刊 □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基层卫生处 王...
5月8日,发表在Cell子刊《Ce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