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不知从何时起,人们对医生的看法开始发生改变。
1
在过去的年代,在赤脚医生还盛行的时候,很多人对医生都是非常尊敬的。
物资匮乏的地区,普通老百姓接触最多是赤脚医生,这些医生收费低,遇到家庭实在困难的病人很有可能免去费用,甚至倒贴钱。无论是三伏还是酷寒,这些医生背着药箱爬山涉水,出诊从不犹豫……
所以这些赤脚医生获得的溢美之词多不胜数,人们对医生的定义似乎也定格在了无私奉献、看病不花钱/花费低廉、任劳任怨。
如此对比之下,如今的医院、医生,是不是让很多人都觉得面目可憎?
医院费用昂贵,挂号难看病难,各种手续复杂;医生收红包,拿回扣,看病不认真乱开药,态度傲慢……凡此种种,仿佛医生医院罄竹难书。
然而,就在如今人人喊打喊杀的时代,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6.34岁(2015),而世界银行数据显示,2015年世界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为71.60岁,其中高收入国家为79.28岁,中上收入国家为74.83岁,中下收入国家为67.48岁,低收入国家为61.80岁。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如此数据足以证明,医疗服务与经济状况不对等的大环境下,医院、医生这的群体所作出的贡献与努力。
2
时间已经走到2017年,大部分民众其实心里都清楚,十全十美的医疗,100%的痊愈率是不可能存在的。生老病死是自然循环规律,医院可以修复机体损伤,却不能填补生命缺失的能量。
因为每一场手术都存在着不可控的风险,每一份知情同意书都是对患者的负责。只是旧时代赤脚医生“宠”出来的患者们鲜少能理解其中的慎重,一旦手术出现问题,那么家属们就会认定是医院不负责,是医生技术差,他们花了比以前看病多了好几倍的钱,最后却得不到完美的结果,其中的怨恨、愤怒、上当受骗的感觉足以让他们狰狞起来。
信息飞速传播的年代,这样的医患纠纷被大批量爆光,在各大媒体资讯平台里成为引人注目的噱头。媒体要流量,看客要新鲜感,然后网络就热闹起来。而作为牺牲品的医院和医务工作者,只能在这种被大众歧视的微妙中,故作傲慢得用尽所学去救死扶伤。
难道赤脚医生手下,就没有医患纠葛了么?有的,只是那时贫乏的信息交流途径,使得事情不为人知罢了。更有甚者认为无伤大雅,因为盲医时代的医疗成本太低了,低到让人觉得失败了也能原谅,人没了好歹还有钱啊!
3
邓小平说:“黄猫、黑猫,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猫。”所以,只要能治好病那就是神医,只要能少花钱那就是良心大夫。不瞒各位,我也这样想的。
只是,站在患者、家属角度这是理所应当的,换做医务工作眼中便是浩大的甚至不可能实施的工程。
我们知道,很多疾病诸如HIV、恶性肿瘤,即使到了2017年都是难以攻克的问题,人体生理的每一次改变,人本身意志情绪的波动都是不可预测的。生命科学从来都是严肃而充满未知的学科,医学的并非神学,没有神力加持,有的只是一群为了信仰或是生存的人,在苦苦坚持。他们跟普通人一样,要吃喝拉撒,有七情六欲。
只是,如今的社会是这样的:有一人死在医院,就立刻有人跳出来讥讽医生是庸医,罔顾生命,再看药费单子,又要加骂一句嗜钱如命,最后说还要几句风凉话,“现在的医院真是昧良心哦,以前看病我们哪能花这么多钱?”
对于这样的人,第一,我想问一句:“以前100块钱您能花一个月,现在100块钱您花一天么?”
第二,诸位可知,医院虽然是公益性产业却是自负盈亏的。作为特殊的职场人,医生难道不需要吃饭?不能买套房子买辆车子了?寒窗苦读数十载,到头来勉强果腹的生活,又凭什么?
因为做了医生么?所以吃的苦,读的书都是理所应当么?付出的努力得不到相应的尊重,消耗的精力没有对等的价值体现。
换做别的行业,只怕早就炸锅了吧!
4
能治好病就是神医,这句话谈何容易呢?
只要少花钱就是良心大夫,更是贻笑大方。
赤脚医生可以不分青红皂白给患者开廉价的激素药,让他吃完就好,因为这类人大都是简单的小病。可是激素的副作用有多大?是否利大于弊?是否真的符合患者病情?……
患者总有患者的想法,想要的东西太多,付了钱就要有结果,却不知生命到底有多昂贵。医生也有医生的考量,如何最大限度的恢复病人身体机能的代价必然要金钱、经验、时间等多重因素相互作用。
于是因为立场不同而带来的矛盾,已然尖锐的弥散到整个群体,最后医生成为灰色的代名词……
那么为什么大家越来越不喜欢医生?
没什么,只是人生而贪婪罢了。
这是一个特别罕见的病例,小女孩出生时...
双手皮肤干燥、老化,接触水后皮肤变白、脱皮,水干后...
来源:村医导刊 □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基层卫生处 王...
5月8日,发表在Cell子刊《Ce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