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部长黄洁夫吐真言:社会办医成功,医改才能成功!

2017/9/14 10:25:15来源:“看医界”微信号作者:陈可

导读全国政协常委、科教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原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表示,医疗改革并不存在着回归公益性的问题,回归公益性的不是在医院和医生,而是在政府,社会办医成功,医改才能成功。

从严格意义上说我们的公立医院不是公立医院,我们93%的创收要靠从病人的服务中去挣钱,医院的院长和医生考虑的是怎么创收,他不是公立医院。”9月2日,在由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等机构联合主办的“2017中国社会办医暨医院管理高峰论坛”上,全国政协常委、科教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原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再次向目前国内公立医院机制的运行弊端“开炮”。

“我们的公立医院不是公立医院”

“我觉得我们的医院,包括所有的医院在内,都是公益性的。本身这个医院,就是公益,美国的私立医院也好,公立医院也好,都是公益性医院。”黄洁夫认为,医疗改革并不存在着回归公益性的问题,回归公益性的不是在医院和医生,而是在政府。

而对于一讲到民营医院,就想到的是莆田系,黄洁夫认为,这是非常错误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我们很多隐性的壁垒未打破,我们未创造一个很好的社会办医的环境。”

黄洁夫以台湾的医疗改革为例,他说,台湾从1995年开始实施全民健保,当时的医院构成80%是政府办的医院,只有16%是民营办的医院。可是到了去年,比例反过来了,80%是民营和财团办的医院,只有不到20%是政府办的医院。

黄洁夫对这些私立医院的服务非常肯定,“他有很多私立医院,长庚医院、奇美医院等,长庚医院从医疗业务水平到服务态度,他完全可以和台大医院相比较。”

“我们的公立医院是公立医院吗?我曾经说过这个话,从某种角度来说,我们的公立医院不是公立医院,我们93%的创收要靠从病人的服务中去挣钱,医院的院长和医生考虑的是怎么创收,他不是公立医院。”黄洁夫直言,“任何一家医院都不是公立医院。我们现在没有一个真正的像长庚那样的民营医院,尽管有些萌芽,但是很不成熟。”

“社会办医成功,医改才能成功”

“医生可以自由流动,社会办医的瓶颈问题才能解决,现在说千条,说万条就是人才的问题没有解决。”黄洁夫认为,社会办医的人才瓶颈仍然非常突出。

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明确,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上起决定性作用,政府也要发挥好作用,黄洁夫说,这个政策出来以后,他觉得医改是有希望的。

“但是现在有一种声音,说十八届三中全会这个精神,不适用于医改,我就觉得很茫然。我们是在社会主义市场,我们是市场经济,我们如果不遵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律,我们医疗体制的改革很难顺利下去。”

“医生本身就(应该)是自由执业,他可以在我们政府办的医院,也可以在民营办的医院,他可以两个地方都去,”黄洁夫介绍,“我在澳大利亚留学的时候,我的老师,他是三天在CD大学,有两天,甚至两天半是在他自己的医院。他在公立医院不挣什么钱,他是挣他的名气,挣他的社会地位,他在他自己的医院是赚钱的。”

黄洁夫认为,我们公立医院的改革一定要形成这样的体制,让我们医生可以自由流动,“这个自由流动当然有规矩,不是无原则的多点执业,要怎么保证在政府的职能的情况下,再来进行这个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