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医真的累了!

2017/8/10 13:39:46来源:乡村白大褂作者:李均强

640.webp.jpg

在中国,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叫“乡村医生”,他们的前身起源于六、七十年代“文化大革命”中期,他们是中国卫生史上,乃至世界卫生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特殊产物,即没有纳入国家编制,半农半医的非正式医生。经历了52年岁月的洗礼,乡村医生的队伍从人数最多的500多万减少到现在的140多万,他们当中有年过花甲的赤脚医生,有取得中专学历的乡村医生,也有经历正规医学院校培养出来的执业医生,他们现在依然坚守岗位,为改变中国农村缺医少药的状况和农村落后的卫生面貌不懈努力着。只可惜,他们的命运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永远找不到一双体面的皮鞋!永远光着脚走路!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从响应国家号召,从倍受世界瞩目,到现在无人问津,最后成为了一个永远没有发言权的弱势群体,这种距大的落差,使一直坚持工作在农村一线的乡村医生陷入了从未有过的巨大压力中,随着医疗改革的步伐不断深入,沉重的公共卫生项目就像几座大山压得村医喘不过气来,这不禁让我们产生怀疑,顶层设计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不是要革乡村医生的命?为什么乡村医生做起公卫如此痛苦!这些项目科学吗?合理吗?适合乡村医生去做吗?一百四十多万的乡村医生承接着几亿农民公卫重任,这些不受国家承认的医生能胜任这项艰巨的任务吗?看看全国上下的卫生院,有哪一间卫生院不是人才告急!人员紧缺!看看全国上下的卫生站,有哪一间卫生站不是唉声怨道!叫苦连天!一百四十多万乡村医生的痛苦心声没有人来倾听,没有人来为他们排忧解难?


你们有想过吗?他们三百六十五天全天候工作,每天拖着疲惫身躯,正想躺下休息时电话又响了。那无数个寒冷的夜晚,只有村医一人在发光发热,病了,累了还是要坚持随叫随到,保持二十四小时值班!你们在冬暖夏凉的办公室里想出了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理论上的设计完美无缺,而实际上的工作却举步维艰!领导们站着说话不腰疼,村医却泰山压顶弯了腰!你们没有体验到乡村医生的痛与苦、艰与辛,你们不承认乡村医生是正式医生,为什么又第一时间赶着村医做公卫!难到村医在国家的心目中如此重要,没有他们干公卫,国家的医改就寸步难行吗?他们与乡村教师与兽医对比孰轻孰重?

国家把2017年7月定为公共卫生项目宣传月,试问,你们村在这个月有多少人知道公共卫生项目是国家免费提供的福利性卫生事业呢?我们为纳入慢性病管理的人每个季度做一次随访,电话随访没有多大意义,量不到血压,称不到体重,你所填写的有可能是造假。上门随访又不一定找到人,在路上碰见他请他来卫生站他也未必来,这种情况又如何保证每年四个季度随访的真实性!如此被动局面怎样才能破解,这种新型的医患信任关系靠什么去建立,靠什么去维护,行政命令可以层层施压,村医与村民的关系不可能强行硬来,在政府宣传不到位,卫生站自身建设短板的情况下,有几个村民会愿意把身体交给乡村医生!村医热脸帖在冷屁股上,磨灭了工作热情,消耗了有限的精力,这些上级领导有没有设身处地的为村医考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