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改实行了这么多年,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也让老百姓感受到了许多实惠。但是任何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在医改推进中逐渐显露出的一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基层医生、基层医疗管理者、甚至广大居民的切身利益,必须引起重视。
今天,笔者想以一名基层医生的身份,将这些问题一一列出,期待能够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早日得到有效解决。
是先发钱再做事,还是做了事才给钱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属于政府购买服务范畴,早在2013年,国家卫计委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完善乡村医生养老政策 提高乡村医生待遇的通知》就已经明确,对于乡村医生的公共卫生服务补助,各地应当采取先预拨、后结算的方式发放,由县级财政部门直接将补助经费的80%以上按月拨付乡村医生,余额经考核后发放。 而在实行的过程中,一些基层医生看到公卫工作任务量大,要花费很多精力,远不如开展医疗业务划算,于是预拨款到了手中,公卫工作就不予重视,或者作假应付一下,反正到手的钱又要不回去。 而乡镇卫生院等基层管理者认为做多少事发多少钱才是合理的,为了让村医把工作做好,想用经济手段刺激村医,而不愿采取预拨方式,但这就很容易与村医发生矛盾。 如何在合乎规范的情况下充分调动村医的积极性,到底该先发钱还是后发钱,这是一个两难的抉择。 基本药物制度让基层用药陷入困境 我国在制定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之初,曾明确将保障人民群众公平、及时获得安全、必需、有效、价廉的基本药物放在首位。但是在招标和报销等实际操作环节上,已经违背了制度的初衷。 定价不合理、送药不及时、企业停产等导致的缺药、药价高等情况,让基层用药严重受限,让居民本来在基层就能治好的小病,非要跑到二三级医院才能解决。这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开展和分级诊疗制度的建设是一项不小的阻力。所以破解基药存在的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基层岗位缺乏激励机制 国家鼓励乡村医生通过学习获取更高的学历和职业资格。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的情况是不管是拿着什么证件,只要在卫生室工作待遇就没什么差别。 这就导致两种极端的结果,一种是取得了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后就想方设法离开村医岗位;另一种是看到别人辛辛苦苦考来了证也不能发挥作用,于是就懒得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考试了。这两种结果,导致乡村医生队伍的整体水平难以提升。 所以,建立能者上、庸者下的公平合理的用人机制很重要。 社会待遇与养老保障不能忽视 当前村医公卫服务任务很重,但是待遇却不稳定,不能体现自身价值。导致村医不断流失、后继乏人。对于现在的中国,谁也不愿意在基层当医生,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所以提升村医的待遇,让在岗村医认识到自己的存在价值,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才能稳定人心。 总之,在较长的一段时期内,村医的工作岗位还是很重要的,无法随随便便被取消。因此,唯有给予他们合理的待遇,从各方面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减少他们与管理部门的矛盾,才是解决医改中存在问题的关键!
这是一个特别罕见的病例,小女孩出生时...
双手皮肤干燥、老化,接触水后皮肤变白、脱皮,水干后...
来源:村医导刊 □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基层卫生处 王...
5月8日,发表在Cell子刊《Ce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