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不是你的私家医生!

2017/6/13 11:13:15来源:基层医师公社作者:刘立红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已经随着医改的深入在全国推行,不少地方已经取得了较好的业绩。


他们的工作方法值得我们去学习,但是笔者也注意到在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宣传中,如果不注意正确的宣传有可能会引起居民的误解,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片面的理解为个人的私家医生,导致基层医生开展工作难度反而加大,从而又反过来引起签约医生的不满。所以笔者想有必要澄清一些问题,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


1,正确理解家庭医生的含义


在国外家庭医生制度已经是运行非常成熟。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鼻祖应该是英国,英国在1948年就建立起了国家卫生服务制度,英国实行强制首诊,老百姓看病要先去全科诊所,因为大医院没有门诊,只有急诊。在诊所看病也不是随便就能看上的,至少需要提前一天预约,可以电话预约,也可以网上预约,当天约基本上约不到。


又比如美国人看病也是先找自己的家庭医生,如果需要,由家庭医生安排病人住院或联系专科医生继续为病人服务。可见这些发达国家的家庭医生就是为居民提供一系列就诊转诊服务工作的。


2,我国当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现状


当前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正在积极开展,而且从开展内容来看,比起国外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容更多更全面,无疑这是我国党和国家政府为了全民健康而考虑的。比如要提供13项国家基本共公共卫生服务、为慢性病患者、老人、儿童等特殊人群提供更多专业性的服务。


但是目前一些地方为了增加签约率,完成指标,在宣传工作方面存在宣传过度的情况,比如把家庭医生简单的宣传称上门服务医生,好像事无巨细家庭医生都应该上门服务,就差说家庭医生是保姆了。


而一些居民正好认为既然是家庭医生你就该听我的,我一个头痛脑热你都要来为我服务。但是我们要看到,我国的家庭医生其实人数远远不够,目前一名家庭医生甚至要服务2000-3000人口,基本上超过了一名医生的服务极限了。怎么可能一点小毛病就要上门去提供服务呢?


而有些媒体也在有意无意得把家庭医生宣传成了私家医生,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无疑对正确理解家庭医生工作不利。


3,正确理解家庭医生,尊重家庭医生


笔者一直在关注我国医改,对基层医务人员的工作状况了解较多。明白当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工作艰辛。虽然做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是我们基层医生责无旁贷的工作,但是需要正确的宣传和理解。


一些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医生向笔者诉苦,说一些居民四肢健全,行动自如,有点发烧就要医生上门,不上门就说医生服务不好。有的居民输液都要求医生上门,认为这都是家庭医生应该做的。


要知道上门输液暗藏着极大的风险,医生也不可能坐在患者身边等输液结束,而且急救设备也无法带到患者家里。所以签约服务并没有要求医生上门输液,但是给行动不便或者年老体弱的老人上门进行检查和健康教育指导是应该的,但是超出家庭医生服务范围的不应该要求我们家庭医生去做。需要输液要么来医疗机构,严重的还要转诊到上级医院。


在目前我国的家庭医生由于数量的缺乏,其实都已经承担了繁重的工作任务,我希望我们的一些媒体不要夸大家庭医生的功能,要给与正确客观的宣传。


也希望居民朋友正确理解家庭医生的含义,给予理解,家庭医生承担了开展基本共公共卫生服务、基层首诊、预约转诊等服务,家庭医生是本地区所有人的最贴心的私家医生,但是并不是哪一个家庭独享的私家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