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医做为三级医疗网网底,对我国的医改工作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当前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建设分级诊疗制度的过程中,一股至关重要的力量就是村医;国家的基本共公共卫生服务的提供,也离不开广大村医跑上跑下去完成。然而,由于一些客观原因,许多村医在工作中存在消极态度,认为村医岗位任务重待遇低,没有社会地位。
但情况真的都是这样吗?也不尽然。
据笔者所知,近年来,各地不断涌现出一些一心为村民健康服务,获得百姓良好口碑的村医——
村民们离不开的村医
安徽省广德县界牌村共有3000多口人,今年快到退休年龄的李峥梅,便是这个村的健康守护神。李峥梅从小就立志当一名医生,为了给乡亲们解除病痛,卫校毕业后的她毅然回到村里,至今已经整整25年。
在这25年里,辖区里的村民都找她看病,而一些长期卧床、脑中风、糖尿病的病人,则需要她上门治疗。
李医生工作很多,13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特殊人群随访每年不少于四次、健康医疗宣传、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2017年,李峥梅被村民选举为县人大代表,不仅为村民的生命健康守护,更为村民们的民生生活代言。
当被问起还会坚持一直行医下去吗?李峥梅没有豪言壮语,她只是轻轻地说:“只要村民需要,只要身体允许,我会一直坚持。为居民健康守护,就是我的行医梦。”
扎根山区守护村民健康的村医
位于安徽省的宿松县大山深处的隘口乡西源村地理位置偏僻,交通极不便利,全村常住人口2713人,其中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占很大比例。
朱院生就是这个村里的唯一一名村医,一个人承担了为居民提供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基本医疗服务的重任。
在这个偏僻的小山村做村民的健康守门人十余载,朱院生医生为村民健康着想,深得居民信赖,群众满意度极高。2016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开展的才半年,全村178名贫困人口全部签约,有偿服务签约达倒11%。
签约只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开始,最重要的还是履约。朱院生严格按照签约内容,及时开展履约活动,给予健康教育指导、普及卫生防病知识,通过电话、短信、上门服务等相结合,对签约居民进行健康体检,对超出村卫生室诊疗范围的及时转诊,做到了“首诊在基层、按需进医院、全专结合、双向转诊”。
村民朱兴前是慢阻肺患者,朱院生反复上门耐心做工作,最终与其签订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合同。今年一月份朱兴前病情加重,按照签约合同,转诊到医共体牵头医院宿松县中医院住院治疗,新农合报销比例提高了,村民得到了实惠。由此更加让当地村民信赖国家的医改政策。
在2017年宿松县召开的全县卫生计生工作会议上,朱院生作为医生代表上台做了发言,介绍自己的事迹。
记住300多名高血压患者情况的村医
“今天到百家庙村,真正体会到了乡村医生的不易!300多名高血压病人,每个病人的用药都熟记于心。问病人吃的啥药,病人都说问熊医生,而且熊医生都能记得,真心的佩服!”这是广德县人民医院ICU主任胡文涛到百家庙村义诊回来后的感慨。
今年42岁的乡村医生熊献峰,卫校毕业之后,就一直在新杭镇百家庙村卫生室工作,至今已有23个年头。
2010年,随着新医改政策的实施,村卫生室的工作职能有了重大转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一个全新的内容。百家庙村近3000人口,有25个村民组,村生室现有乡村医生2名,熊医生他们每天除了给病人看病,还要做大量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包括为村民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对重点人群实施健康管理等。
目前,百家庙村卫生室共管理高血压患者379人,糖尿病患者70人,精神病患者14人;对每位患者一年至少提供4次随访和1次体检。
在农村,由于交通不便,服务对象年龄较大等因素,一部分人无法到村卫生室就诊或接受服务。熊医生就背着出诊箱走村入户,上门服务,免费为老百姓测量血压、血糖,并给予健康指导。
每次出门,熊医生都带着一本练习簿,将检查结果、电话号码等信息一一记在上面,回到卫生室抄录到纸质档案上,再录入电脑。时间长了每个病人用药情况、健康状况、生活方式都能熟记于心。
通过几年的努力,他们村中风发病率大大降低。说起村卫生室的熊医生,当地的村民没有不知道的。熊医生常说,我是一名村医,还年轻,能为身边的老百姓多做点事,也就心安理得了。熊医生所在的村卫生室也在去年被县卫计委评为“群众满意的村卫生室”。
从以上这几例村医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同样是在新医改的大背景下,又同样是在条件艰苦、任务繁重的环境里,这些村医时刻不忘为村民健康服务的宗旨,没有消极,没有埋怨,反而抱着积极向上的心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出色的成绩。他们的付出得到了当地村民的好评,也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认可。
这是一个特别罕见的病例,小女孩出生时...
双手皮肤干燥、老化,接触水后皮肤变白、脱皮,水干后...
来源:村医导刊 □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基层卫生处 王...
5月8日,发表在Cell子刊《Ce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