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村医也就是善待医改

2017/6/12 11:31:48来源:乡村白大褂作者:李均强

中国的医改,改来改去就是想解决人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如果这一难题得以解决,就不会出现越级诊疗这一现象,该去哪就去哪,小病不出村,不出乡,大病才去大医院。其实这种有序的医疗在农村一直都在发辉着作用,只是国家对基层乡村医生作用的理解过于肤浅,只要国家重视乡村医生存在的价值,脚踏实地做一些对乡村医生实实在在的事情,我认为村医可以解决看病难,看病贵这一国家医改难题!

 

到过三甲医院的人都知道一个词,“人满为患”。是人太多,所以因此患病!这种病只有三甲医院才有!为什么那么多人奔着市级,省级三甲医院跑呢?他们的病在市二级,镇一级,村级难道就没办法看好吗?我觉得肯定不是!当然不同级别的医院在技术上和设备上是有差距的,这些差距是用来补充不同病种的特殊需求。我们不能要求每间医院都是三甲技术,三甲设备,没有哪个国家做得到,也没有必要这样做,因为90%以上的病在二级,一级,村级都能解决,既然这样他们还跑去那里凑什么热闹,不把病看贵才怪!原来这是虹吸效应,大量的资金投入、高素质人才加入、还有一流的设备增添,因此90%的病人往三甲挤,所以国家必须分流这些人,要改变这种局势,就一定要将资金向基层倾斜,从源头上治理,把有限的资源重新分配,让90%的病人留在基层就能得到合理的诊疗。

 

在农村看病,平均诊疗费用也就是二三十块钱左右,农民没有觉得看病贵,看病难,相反,到了城市大医院,有些专家的挂号费就可以成百上千,看一个普通感冒也要好几百,对比一下,用二三十块钱就可以看个病还包括挂号费在里面,这种物美价廉的运作方式,在村医这里就是对医改难题的最好诠释!这也是国家医改的初衷啊!


乡村医生提供简单,方便,廉价的医疗服务符合中国地大,人多,人口分散的中国国情,他们从六十年代到今天都是医疗队伍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这群默默无闻的医学工作者在工作环境最苦,学习环境最差,劳动待遇最低的广袤农村坚持下懈的努力,确保了一部分人不越级诊疗,这对医疗改革是有贡献的,国家不能视而不见!所以保护好这支基层卫生队伍是国家的首要任务!


我们要学习发达国家成功的医改经验,也要结合自己国家的具体国情,不能盲目按部就班,虽然中国的综合国力比以前大有改善,但各地区发展仍不平衡,城市与农村的差距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他们先在大学培养充足的家庭医生,然后一步到位普及家庭医生制,人家是在国家资金到位,基础医疗设施建设完备,人民生活水平和思想意识普遍提高的前提下一蹴而就。看看中国农村卫生人员现状,六十岁以上的村医占村医总量的百分之六十,他们在农村行医普遍超过四十年以上,他们老的老,病的病,就是没办法停止医疗工作,因为国家没有出钱给他们办理养老保险,手停口停!老的村医没休退,年轻的医生没位进,再说年轻的医生看到老村医的今天就是自己的明天,他们也不愿意从事农村卫生事业。再看看农村的基本医疗情况,以我为例,卫生站是我自己出钱建的,有中药柜,西药柜,中西医结合,从看病到打针,捡药都是我一个人,政府没有给我提供基本医疗设备,也没有建立信息化系统,农合报销不了,十几年都没有改变过!了解了这些你们也应该知道,农村的基础医疗环境在没有得到大的改善之前,硬把村医赶公卫,这样做有可能伤了村医,害了百姓!


这两年,每次走进卫生院,看到医生两三个,看到病人三两个,原来院长带领一群护士和几个医生正忙于看表,填表,入电脑,慢病随访每年四个季度都要填表入网,你说这活儿院长不带头干谁去干!本来院长每天看几十个病号,现在能推就推!再看看卫生站的李医生,“喂!你好!你是李医生吗?我小孩发高烧,你在哪?”李医生说:“我在随访的路上,你小孩发烧厉害,就到别处看吧!"这就是医疗改革在基层的现状,基层医生分身乏术,久而久之,病患少了,他们都去了市级医院,久而久之,基层医生没有病看了,但他们每天还是忙得不可开交!


试问这是医改的本意吗?这是在加剧越级诊疗最愚蠢的作法呀!


所以,我建议,医改需要停下来看看,问问,我们为什么做这个改革?村医在农村不用签约也已经是家庭医生,他们还是个非常合格的家庭医生,你们想想,二十四小时随叫随到,城里哪个医生做得到!在缺少人力物力财力的现阶段,盲目增加村医工作量是对村医极不负责,是对农民极不负责,更是对国家医改的严峻挑衅!

 

如果国家真的想把医改做好,做实,做对,想真正的减轻国家和人民的经济负担,那么我想对制定政策的领导说几句话农村医疗体系很健康,发达国家的那一套不适合现阶段的中国农村;医改要改变越级诊疗,必须从网底抓起,强基层建设,国家必须投放大量资金,重点培养全科人才,用五年,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把农村卫生站各种软硬件设施补上去;提供基层医生完善的保障制度,让每一个在农村工作的医生都有归属感和优越感。

 

最后,我认为,现阶段必须减轻村医工作包袱,回归基本医疗服务本质,把常见病,多发病认认真真看好,继续发扬农村医生吃苦耐劳,甘为孺子牛的精神,而不是继续增加公卫项目!以目前的人力,财力,物力和技术经验都不可能很好完成这些公卫任务,当务之急就是解决好村医保障问题,为基层医生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然后就是强基层建设,只要国家舍得花时间花金钱多培养几个技术过硬的村医,他们就可以把几亿农民的小病拦截在村门口,越级诊疗的现象将会大大减少,这样就能减轻国家沉重的医疗负担,把看病难,看病贵这一医改难题彻底从网底解决掉!

 

后记

回顾这几年的医改,中国现阶段,仍然热衷于医改的进度,不要走着走着就迷失了方向!我们不忘初心,我们需要以人为本!

面对全国一百多万乡村医生的诉求,国家为什么不能停下医改的脚步用心听听他们的声音,乡村医生是网底医改的执行者,他们直接面对着数量庞大的几亿农民!

他们现阶段最需要什么!他们在执行医改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难题!这些真实的细节,为什么没有人敢正面直视!难道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难道他们声音和诉求都不值一提?我不赞赏这种做法,善待村医,也是善待医改,更是善待全体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