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病仍呈高发态势,防治结核病要全民行动

2017/3/24 8:18:03来源:基层医生网整理

上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印发“十三五”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的通知》。《通知》指出,到2020年肺结核发病和死亡人数进一步减少,全国肺结核发病率下降到58/10万以下,疫情偏高地区肺结核发病率较2015年下降20%。

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2016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报告肺结核患者112.1万例,死亡1858人,在所有甲乙类传染病中仅次于病毒性肝炎居第二位。

“肺结核仍呈高发势头。”

什么是结核病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结核菌可能侵入人体全身各种器官,但主要侵犯肺脏,称为肺结核病(又称“肺痨”)。

结核病是青年人容易发生的一种慢性和缓发的传染病。潜伏期4~8周。其中80%发生在肺部,其他部位(颈淋巴、脑膜、腹膜、肠、皮肤、骨骼)也可继发感染。人与人之间呼吸道传播是本病传染的主要方式。传染源是接触排菌的肺结核患者。随着环境污染和艾滋病的传播,结核病发病率越发强烈。

除少数发病急促外,临床症状多表现为咳嗽、咳痰、痰中带血、午后低烧、胸痛、食欲不振、疲乏和消瘦。

结核病的危害

肺结核在早期由于症状不明显往往得不到人们的重视,这严重降低了患者的肺部功能,久而久之形成肺气肿、肺心病等,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肺结核是传染性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对个人而言会造成肺的损伤,影响工作、生活,严重的甚至会危及生命;同时还有可能会传染亲人和朋友。如果得了肺结核没有按疗程完成正规治疗,极有可能转化为难治的耐药结核。

结核病的诊断

据国家《肺结核病诊疗规程》(2012年版)所载,各级各类门诊机构对肺结核可疑者或患者的诊断及治疗管理工作可按如下流程操作:

1、医疗机构对肺结核可疑者应进行如下检查。

(1)痰抗酸杆菌涂片镜检3次;

(2)痰分枝杆菌培养及菌种鉴定;

(3)胸片;必要时肺CT。

2、根据病史、检查可将肺结核患者分为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以及确诊病例。

(1)疑似病例。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为疑似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