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大中小医院都在相继上演“禁液门”,但一刀切的禁令下,对患者真的都是益处吗?
门诊禁止输液后住院部会爆满
“门禁输”后,一类患者,受长期以来对输液形成的依赖惯性,在生理和心理上,依然会视挂吊针为治疗的首选。即使达不到输液的标准,在实际操作中,医生也难以拒绝患者的强烈要求,只能为其办理住院手续。
另一类遵循不输液原则的患者,如果口服药吃了好几天,症状没有明显好转,最终还是要选择输液治疗的话,也是需要住院的。
住院费、床位费、吊针费都会上升
那么,大量原来门诊的输液患者转向住院部,在住院部接收能力没扩容的前提下,床位,必将成为稀缺资源,供求关系决定其价值,届时床位费很有可能会被炒高,就像现在的专家号被黄牛操纵一样,难以控制。显而易见,住院费和可能会被炒高的床位费,将是挂吊针涨价的另外一个原因。
除此之外,“门诊禁止输液”后,一方面出于职业本能,医生对患者的症状判断将更加谨慎;同时,禁止输液还会对医生的收入造成一定影响,其中缘由大家都懂。
门诊无输液费来源,检查费或上升
所以于公于私,医生肯定将会开大量检查化验单。检查费用上升了,口服药的量也不会太小——平衡“药占比”嘛。患者进了医院,首先开一堆化验,然后是一堆口服药,如果痊愈还好。
假如花了更多的钱、吃了一堆药、被病痛折磨好几天依然不见好转,积怨迸发的结果可想而知——本来就一团乱麻的医患关系会更糟糕。一刀切掉门诊输液,造成最严重的影响非“误诊”莫属,吃了几天药,病情反倒越来越重,尽管这是小概率事件,但也不容忽视。
限制输液是好事,但一定时期内会增加患者开支
过度的输液和使用抗生素,会造成隐性并且严重的医疗伤害。甚至于对民族基因造成潜移默化的改变。所以,对于门诊禁止输液、杜绝滥用抗生素的政令,想必大多数人是认可并支持的。即使是矫枉过正,也必须承认这是一件好事。
然而,这一件于患者而言的好事,在一定时期内,无论如何都会造成患者开支的增加——这对于病号来说,可不算是好事,对于志在降低患者支出的新医改来说,这也不是一个好的结果。
这种矛盾的现象,显示了万事万物之间相互制约、牵一发动全身的自然规律;显示了医改政策在平衡药价、检查、医生之间关系时的摇摆;显示了近20年间对过度输液、抗生素滥用的放任,如今苦涩为其买单的因果关系。如果,这一时的苦涩,能为以后的政策制定起到一点启示作用的话,也还是值得的。(文有删减)
门诊医生的困惑
@医者仁心
村卫生室不输液了,门诊不输液了,只要需要输液的都往住院部跑。输个氨基酸医保不报,输个营养液那还不如吃碗面条。来个胃肠炎,不输液脱水死了,找谁理论?医生没增加,把住院部挤垮了。胃肠炎都住院。这个不是给医生减负,是加负。治个胃肠炎住院,多用出来的钱医保报,那花的就是全国老白姓交医保的钱。医保就更没钱。这个责任谁担。
@青竹海
政策是好,,没本着为民服务。。徒增县医院门诊量。。。看病更难,,,
@皮肤病终点站
让老百姓本来三毛钱就看好的病,打车上医院看去吧,让那些孤寡老人、让那些一时拿不出药费的老百姓怎么办?
@蓝天
三统一药品不全,经常进不到药,普药不让进,小病不出村,降低农民看病贵的问题。这就是医改吗?
@梁医生
国家主要是限制抗生素的滥用,限制卫生室输液主要是限制静脉输入抗生素,另外同时减少静脉输液并发症的发生,特别是因为处置并发症能力不足导致的死亡病案。国家政策是好的,能否达到预期目的就要看具体落实了!别不该用抗生素的患者,不让村卫生室输液,到了上级医院还照样输抗生素!那才是全中国的悲哀!
@有缘人
只要有输液指征怎么不能输呢?不让输液,怎么治病,
@淡然处之
上层是正确的,到下层就变质了。应根据病情决定输不输液,输什么。用不用抗生素。但有些输营养的呢?这个应从实际情况出发。不要一杆子打倒为好。
这是一个特别罕见的病例,小女孩出生时...
双手皮肤干燥、老化,接触水后皮肤变白、脱皮,水干后...
来源:村医导刊 □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基层卫生处 王...
5月8日,发表在Cell子刊《Ce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