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常见皮肤病的中医药治疗

2016/1/8 11:48:18来源:网络

  1、冻疮

  冻疮是由寒冷引起的局限性皮肤炎症损害,好发于肢体末梢和暴露部位,如手、足、鼻尖、耳边、耳垂和面颊部。冻疮患者皮肤耐寒性差,加上寒冷的侵袭,使末梢的皮肤血管收缩或发生痉挛,导致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使得氧和营养不足而发生组织损伤。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是由于患者阳气不足,外感寒湿之邪,使气血运行不畅,瘀血阻滞而发病。发生冻疮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口服或注射用舒血管药物,若皮肤完整,则可涂抹冻疮膏;若局部皮肤有感染现象,则需抗菌处理,加强保暖也可促进伤口的愈合。

  不过,对于冻疮而言,预防比治疗更重要。长时间待在户外时,要特别注意手、脚、耳部的保暖,可以涂一些凡士林等保护剂;另外,穿衣不要太紧,尤其是颈口、袖口处,以免末梢循环不良;平时多锻炼,也可提高机体的耐寒能力。


  2、皮肤瘙痒

  入冬后天气逐渐干燥,皮肤瘙痒患者逐渐增多。秋冬季瘙痒与人的皮肤干燥和腺体萎缩有关,所以往往在秋冬季发作或加重。人到中老年后,抵抗力和肌体器官趋于衰退,皮脂腺、汗腺功能减退。秋冬季寒冷使皮肤血管和皮肤附属器的收缩,加剧皮脂、汗液分泌减少,皮肤容易干燥脱屑、变薄、出现皱纹。皮肤干燥可使皮肤敏感性增加,容易诱发皮肤瘙痒,加上外界环境,内分泌紊乱,精神情绪的影响等因素,往往加重皮肤瘙痒。

  在中医治疗上,运用外用的中药制剂可起到养血润肤、祛风止痒之效,如尿素霜外用就有濡养滋润肌肤的作用,严重瘙痒患者可中医辨证治疗,内服外用,全面治疗秋冬季皮肤瘙痒。


  3、银屑病

  银屑病俗称“牛皮癣”,天气逐渐转冷,银屑病发病率逐渐增高。根据患者不同的临床表现,辨证施治,可服用清热活血或活血理气等各种中药制剂进行调理。同时常规开展窄波紫外线光疗、中药熏蒸治疗、自血疗法等多种治疗手段,并配合多种西药内服外用,疗效显著。